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浙江渔场复兴之路系列报道②
浙江修复东海渔场 计划七年累积放流百亿鱼苗
2014年07月28日 17:35:5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记者 李利 实习生 李洋洋
【摘要】 鱼类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自然是增值放流的直接目的,但恢复渔业生态环境才是根本目的。渔业专家表示,希望通过增放处于生态上层的经济鱼种,逐渐恢复海洋生态链,使从底层到高层的鱼种分布处于动态的生态平衡中。

  【引言】浙江依海而兴,因渔而名,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之美誉。22万平方公里的浙江渔场,是我省世代沿海百姓的衣食之源。然而,近年来“东海无鱼”的显示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传统的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中,黄鱼、小黄鱼、墨鱼已濒临灭绝。

  面对渔业资源迅速衰退的态势,省委、省政府当机立断提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出重拳开展“一打三整治”、减船转产、生态修复等系列工作,加强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修复振兴浙江渔场。作为渔场复兴的开局之年,浙江究竟会如何“下好这盘棋”,浙江在线推出系列报道《浙江渔场复兴之路》。

放流的鱼苗

  浙江在线舟山7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利 实习生 李洋洋)25日上午10时20分,一艘2000吨级的大船载着满满一船鱼苗驶至舟山普陀莲花垟。一只鱼袋在吊车的牵引下,慢慢投入东海的怀抱。海水渐渐没过袋口,在袋口处跳跃起一阵银光,随即银光便钻进海中,消散到海水深处。

  在“东海无鱼”的告急声和“振兴东海渔场”的决心下,省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护渔活动。这次在普陀莲花垟流放区和普陀滨海广场的放流鱼苗活动是浙江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增殖放流”,共放流鱼苗155万尾,总投资300万元。

  80名渔民代表、50名志愿者、30余名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和数十位记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振兴东海渔场 修复海洋生态之病

  “我们现在说‘东海无鱼’,并不是说东海真的已经到了无鱼的绝境,更确切地说,紧缺的是大鱼和经济鱼种,捕上来的多是小鱼和虾米。”省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处副处长潘建忠告诉记者,“现在东海的鱼种结构,相较于‘东海鱼仓’时发生了很大变化。”

  因此,对症下药,这次放流的鱼种——大黄鱼、黑鲷和曼氏无针乌贼,正是东海紧缺的经济鱼种。其中,大黄鱼、乌贼已是现在餐桌上少见的“贵客”。

  作为增殖放流成效的见证者船老大孙明昌坦言,在二十余年的捕鱼生涯里,黄鱼是越来越难捕,前几年几乎都见不到了。“这两年,政府加大放鱼苗的力度后,大黄鱼和乌贼时不时也能捕到了。”

  鱼类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自然是增值放流的直接目的,但恢复渔业生态环境才是根本目的。渔业专家表示,鱼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海洋生态层级遭到严重破坏。希望通过增放处于生态上层的经济鱼种,逐渐恢复海洋生态链,使从底层到高层的鱼种分布处于动态的生态平衡中。

  “恢复生态平衡,也正是振兴东海渔场要义之所在。”潘建忠说,接下来,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使东海无鱼的现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放流鱼苗

  筹建科学追踪体系 保证鱼苗存活率

  水生生物在被放流前,都需要通过一道名为《增殖放流技术规范》的“安检”。

  这道“安检”针对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生物学和放流技术特点,对不同苗种的质量要求、放流海域的水深要求等内容进行了差异化规定,如增殖放流的大黄鱼体长需要保证在6—8厘米之间,在放流前一周需通过病疫检测等,以此提高和保证放流后水生生物的存活率。

  放流前有标准把关,放流后是否有动态监测以检验增殖放流的成效?舟山市水产研究所所长罗海忠的回答是:“有,但难度大,方法原始。”

  据了解,目前我省暂行的检测办法是通过每只50元的奖励措施,向渔民上收集带标记的鱼的捕获时间和地点讯息。而这些标记,是根据增殖放流的时间和地点而分批差异化地进行设置。

  “这种方法有效但却费力。增值放流的评估的确很难,不同鱼类的习性不同,加之技术和资金是很大的瓶颈,现在省海洋生物研究所也正在专门研究一套动态的评估监测体系。”罗海忠说,“只有建立了动态的追踪体系,在哪里放、放什么、怎么放等环节才能优胜劣汰,建立科学的增殖放流模式。”

放流现场

  打好“组合拳” 修复振兴浙江渔场

  增值放流是对渔场紧缺的资源的一种有效输入,但若光输不堵,很难见成效。当谈及如何振兴东海渔场时潘建忠形象地用打好“组合拳”来说明省海洋与渔业局的部署。

  他说:“一是要打击严厉打击非法捕鱼,将捕捞强度降下来;二是要开辟东海渔场的保护区,让鱼群有安全的成长环境;三是增殖放流。”

  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浙江已累计投入放流资金1亿5000多万元,增殖流放各类水生生物苗种50多种,共计34.76亿尾。今年的“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也迎来了休渔期最严执法时期,计划到2017年基本杜绝非法捕捞。

  同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修复振兴浙江渔场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今后浙江还将进一步加大增殖放流工作力度,开展“生态修复百亿流放”行动。预计到2020年,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00亿尾。同时建成15个海洋保护区、9个产卵场保护区、6个海洋牧场,有效修复浙江渔场渔业资源水平。

责任编辑: 首席编辑 郭涛

标签: 东海无鱼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