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微美食”考验舌尖安全 抽查不合格率高达56.8%
2014年08月12日 05:56:4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包璇漪 冯亮

微美食“Summerway夏未”的蛋糕生产车间,整改之后,蛋糕师傅全副武装。

   浙江在线08月12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包璇漪 通讯员 冯亮)微博上、微信朋友圈里,看朋友们转发介绍的自制美食图片,是不是特别诱人?“微美食”强调犹如自家厨房般的安全卫生、无添加,让人平添信任。

  “微美食”的出现,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舌尖安全不容忽视,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率先出手,对当地的“微美食”进行调查摸底,5月底公布的抽检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过半数批次的食品不合格。“微美食”该如何监管?在进入监管视野后的这两个多月间,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记者进行了调查。

  抽检结果出人意料

  “微美食”质量不合格达25批次,不合格率高达56.8%。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处副处长林劲松介绍,上半年的这次抽检中,他们作为普通消费者下单,将“微美食”商家外送来的食品直接送检,“选取了当地微博上粉丝数量较多的10个商家进行抽检。”抽检食品包括熟肉制品、糕点等,共计44批次。

  被抽检的10家“微美食”中,除“摩登披萨”的指标全部合格外,其他9家“微美食”的问题都出在细菌超标上,不合格项目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部分产品的细菌超标情况很严重。”林劲松说,这在以往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监测中是较为少见的。

  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工作人员分析,2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有20个批次的产品菌落总数超标。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过程中杀菌工艺不成熟,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环境条件不佳,尤其是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的环境卫生不达标。

  细菌比想像中活跃

  烘焙达人夏未,从2012年2月起开始在微博上销售烘焙食品,如今,她的实名认证微博“Summerway夏未”已拥有5.53万名粉丝。因为受到追捧,今年2月,她还在温州市区的欧洲城开出实体店。5月的检测结果,让夏未经受了一次打击。“节日期间,我们的订单量从每天200个一下子锐减到40个。”

  而“若凡ooo的蛋糕”家一款6吋蛋糕在抽检中被发现,其菌落总数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130倍,大肠菌群超标12倍。博主还发表长微博自辩:“我们的工具、抹布每天都经高温滚水煮沸消毒,桌面地面也每天用消毒液洗刷,数台双开门三开门冰箱分门别类独立保存原材料与蛋糕,口罩帽子手套齐备。”但专业人员告知,细菌比想像中活跃,食品卫生有诸多“讲究”。

  面对细菌超标的抽检结果,许多“微美食”商家承认责任不可推卸,要从生产、运输等多个环节进行整改,但如同“若凡ooo的蛋糕”一样,许多客户选择他家的食品,“是看中了健康材料、零添加与手工的制作”,当然商家也承认,没有添加防腐保鲜剂对于控制细菌确有难度。

  温州市食品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国家标准以内的防腐剂添加,对食物的抗菌保鲜有着重要的作用,“零添加”似乎有些矫枉过正。

  严格整改更好前行

  根据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建议,夏未启用食品制作操作新规——人员进出操作间实行单向流动,杜绝循环出入增加细菌交叉传播风险。

  而“呗家卤味”在整改方面更下“血本”。“呗家卤味”股东郑棋丹承认,在上次抽检中,自家不合格批次产品中单位体积活菌总数最高达到210万,而标准为低于8万,结果确实让人心惊。她坦承,选择制作销售“微美食”,正是因为这两年温州经济较为困难,“微美食”无需店租等成本,起家门槛低。但发展到今天,4位股东一致认为,“微美食”想要发展壮大,必须过好食品安全这一关。直面抽检结果,股东们深入分析,是食品的打包外卖盒没能做到密封包装,致使细菌大为超标。“所以,我们投资数十万元引进了新设备,在密封保鲜盒内注入氮气保鲜。”

  新设备、新包装启用后,“呗家卤味”主动将食品送检。“虽然一次送检费用要5000元,但是我们决定定期送检,既是对客户负责,也让自己安心。”这个由“微美食”起家的商家,已经把专卖店开到了杭州的平海路上,同时,在温州市区葡萄棚的300平方米生产场所也正在建设中,“我们要拿到QS认证,努力做到生产过程透明化”。

  拿证、规范,成为“微美食”商家当下整改的一大内容。5月抽检时,10家微博美食商家中,仅3家能出示健康证明。其中,除“Summerway夏未”和“呗家卤味”开出了实体店,“甜蜜派对Sweetparty”(阿豆梦工厂)具备“QS”生产许可证外,其余7家微博美食商家均未取得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相关证件。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处处长王贤林介绍,抽检是为了对“微美食”进行摸底。作为个性化的美食新业态,有些“微美食”的粉丝已经多达8万多人,市场监管必须介入。抽检之后,该局对“微美食”商家进行了约谈,除了抽检、派人上门监测等手段外,积极引导商家取得许可证、营业执照等。

  温州市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王彩英说,她发现一些“微美食”商家的初衷是好的,但的确缺乏批量生产的安全卫生常识。她表示,“协会定期邀请专家培训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吸纳‘微美食’商家加入,切实帮助到他们。”

标签: 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吴振宇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