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街道骆家庄的老人们,在“敬老茶馆”听评书
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周象)“两美”浙江——“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质是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统一,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随着我省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发展养老事业,让占人口近五分之一的浙江老人过上美好生活,成为“两美”浙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发起“幸福养老浙江样本”推选活动,以这些“样本”探寻浙江幸福养老实现的可行途径,也正是为“两美”浙江建设添砖加瓦,努力让更多的老人过上美好生活。“两美”浙江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希望有更多的地区、单位、机构,积极参与到“幸福养老浙江样本”推选活动中,共享经验,共同促进,共为“两美”浙江作出贡献。
“昨天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一行到杭州市西湖区考察养老服务工作,实地踏看了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观看了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区智慧养老云服务网和援通助老呼叫系统的演示,了解了西湖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制度设计、规范评估等有关工作情况,对西湖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前些日子杭州某家媒体发布的一则消息。
其实,类似这样的来自全国各地考察、学习、交流养老服务工作的,在杭州市西湖区几乎每周都有。看看西湖区近年来获得的“头衔”吧: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浙江省“十佳民生工程”、杭州市政府创新奖,28个国家、省、市级“敬老文明号”,全国百家杰出养老服务机构……《人民日报》等媒体以养老的“西湖模式”予以推介。透过这些荣光,可以想见,在这个以诗一般的名义“西湖”命名的区域里,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美丽西湖、幸福养老”的美好向往中,十万老人,过着怎样的快乐生活,颐养着怎样的幸福天年。
鲁奶奶今年86岁了,她是一位高龄的独居孤寡老人。可她也很幸运,因为她住在西湖区,住在西湖区的西溪街道求智巷。她说:“我是独居不独,孤寡不寡,社区对我的关心,很周到,每个月有补贴,还有人免费帮我做家务。我生病了,有人会开车送我去医院,还有人常常来看我。”
最先,鲁奶奶每个月享受政府购买的两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去年,区里根据新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对鲁奶奶的情况进行评估。如今,她享受到的是,每月16小时的免费上门照护服务、50元高龄津贴,还有每年100元的服务(体验)券,可以用于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理发等。鲁奶奶的感觉,好极了。
西湖区古荡街道为老服务特色街
无所不在的网络
在西湖区,像鲁奶奶这样,全方位享受着政府无所不在的养老服务的老人,数量庞大。而这一切,源于“美丽西湖、幸福养老”大旗下构建的日臻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服务网络。
养老设施,是养老服务的基础。近年来,西湖区全力优化区、镇街、村社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布点,统筹城乡、一体建设,整合资源、夯实基础,打造分类有序、服务到位的全方位为老服务网络。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4467张,每百名老人床位数已达4.56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它不但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使是在养老水平比较高的长三角,也是名列前茅的。
“近年,我们西湖区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居家养老、整合养老机构资源等一系列措施,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助餐点)、星光老年之家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网点已达1000多个。”西湖区民政局(老龄委办)负责人这样说。
据介绍,在机构养老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西湖区明显加快了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区社会福利中心继续完善“养医结合”模式,投入40万元,推进失能失智老人护理专区改造;7家镇、街道级敬老院逐步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探索“机构社区化”模式,兼具机构和居家服务功能。
作为“天堂”杭州的核心区域,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投入,但西湖区在养老服务事业上,从不吝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从去年开始,每年落实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行补助;出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区本级分级补助措施,以重点大会议案的形式落实专项资金260万元;推动落实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配套用房,全区建有198家星光老年之家、71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83家居家养老服务站、49家老年食堂、124家老年助餐点,近500个社区为老服务网点……这些数字很枯燥,但能证明,一个无所不在、有效覆盖全区老人的养老服务网络,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西湖区也非常重视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近年来,全区先后启动“老年友好型城区”、“老年宜居社区”、“敬老文明号”等创建工作,其中仅获评全国和省、市“敬老文明号”就有28家单位;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对公共场所、公共服务机构、居住小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优先实施无障碍改造;为部分困难残疾老人家庭实施康居工程,为失能、残疾、行动不便等有需要的老人免费提供康复器材等……
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细节是,在西湖区,养老服务工作不仅每年都被写入区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还连续四年列为8+2政府实事项目(大会议案),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一次次专项调研养老服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区人大、区政协组织养老调研和定向督查;专门出台相关养老服务政策,进一步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各镇街、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
前天,家住翠苑一区的王大妈,终于出门去普陀山游玩了。这一次,她能无忧无虑地玩上3天。原来的忧和虑——家里瘫坐着的老伴,由政府掏钱请来的服务人员负责照料3天。西湖区推出的这个叫“喘息服务”的项目,连失能老人家属都在服务之列了,西湖区的老人服务,不叫无微不至,又叫什么?
老人们开心地领到了“智慧养老”手机终端
无微不至的服务
“‘喘息服务’是我们正在探索、试行的一个老人服务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由机构或上门提供每年总量5天-30天的临时性替代照护服务。目的是让长期处于照护压力而身心疲惫或精神压抑的家属,得到‘喘息’机会。”
每年,西湖区都通过设计发放主题问卷、实施相关课题、开展群众意见征集等多种方式,分析、探索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率先在市、省乃至全国开展各类养老服务项目。
比如失能老人,西湖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体服务,年均投入1500余万元,为5000余人次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提供每月2小时至60小时的社会化上门照护服务;为2000余人次经济困难、特殊贡献老人提供每月50元至3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服务什么呢?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保健,紧急救助,洗衣做饭,水电维修……甚至,怕老人心理上、精神上出现问题,这就有了读报陪聊、心理咨询、精神慰藉,足够细致、周到。
比如失智老人。西湖区通过招标,引进专业性社会组织——浙江省大爱老年事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大爱人家”项目。这个“大爱人家”,是面向社区早期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服务单元,提供三方面的服务:面向社区早期失智老人及其照护者的共同生活单元——“葆智园”,尝试运用非药物疗法对早期失智者进行干预,引入老年失智相关的认知训练、心理调适、情绪管理、精神慰藉等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力量和资源,为失智症患者及其照护者提供专业支持;面向社区老年人的益智游戏平台——“益智苑”;面向家庭长期照护者的“照护者之家”。
目前,在古荡街道、蒋村街道等,都建起了“大爱之家”,并正逐步实现各镇街全覆盖,11个镇街都要建成至少1个“大爱人家”。
曾有全国老龄办领导到“大爱人家”考察,也被感动了,立马写下“种田得谷,敬老得福”八字。
在西湖区,老人们得到的精心的呵护,何止这些。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在老年宜居社区,连楼道转弯处,都要装上防滑装置和爱心转角椅。老人,在这里就是个“宝”。
这是发生在一个星期前的事。独居的古荡街道83岁的李大爷,又一次“失踪”了。到社区报告的邻居说,一早见他出门,到下午都没见他回来,会不会像前几次那样,走失了?李大爷早有了老年痴呆症状。
“没问题,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他找回来。”社区工作人员的底气,来自一个叫“亲人回家”的智能定位器。此定位器可定位老人的行踪,通过紧急呼叫、GPS定位、智能电子围栏管理等,可以较快找到走失老人。
西湖区社区福利中心的养医结合
无所不能的智慧
“亲人回家”,只是西湖区智慧养老的小小一件兵器。养老信息系统、智慧养老云……等,才是西湖区幸福养老最新的“杀手锏”。
2011年,西湖区率先试点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2012年,率先成立助老呼叫中心;2013年,率先开发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
2014年,西湖全区已有累计2.5万余智慧养老呼叫用户,“智慧呼叫”、“智慧医疗”、“智慧健身”、“智慧教育”等多个智慧系统已有效覆盖全部11个镇街,10万名西湖区老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养老带来的便捷。
“近年来,西湖区积极发展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载体,不断探索‘智慧养老’的无限可能。”一份材料这样评价西湖区的智慧养老。省市领导也先后对西湖区的“智慧养老”工作给予批示肯定。
深一度探寻西湖区的“智慧”,可以发现,这里已基本形成区助老呼叫中心、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智慧养老云服务网站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养老平台。其中,西湖区智慧养老云服务网,优化整合辖区资源,提供全面、便捷、权威、专业的为老服务。
说得具体点,西湖区的老人,还有其家人,可到网站上获取居家养老、预约挂号、远程教育、心理咨询、法律帮助、缴纳费用,以及通过云计算实现其他各类个性化服务。就连老人的生日,智慧养老云服务网也时刻记挂着,每天都定时为当天生日的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则是全区统一的老年人基础信息数据库,记录管理着老年人、老年服务设施、老人评估补贴等;
区助老呼叫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方式,由中标运营商为老年人派发呼叫器,构建社区服务网络,设置专门的服务座席,通过呼叫后台及时反馈,高效地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西湖区,老人们的智慧设备,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全区2.5万余70周岁及以上空巢和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个个都有免费的“智慧养老呼叫器”。西湖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看看今年上半年累计呼叫4.3万余次,其中光提供上门服务就有2.5万余次,就知道这个“神器”多么实用,老人们多么爱用。
再来看一看重点面向老人的智慧医疗系统。这个项目,西湖区是杭州市里第一个开始实施的。去年,这个区的老人就可持市民卡开通“智慧医疗”诊间结算功能,实现“一站式”服务。同时,西湖区还通过手机APP,率先开发了“社区健康通”新型移动医疗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可随身携带的“社区医生”。
还有“智慧健身”系统,“智慧教育”……西湖区最新的“智慧”是,要为居家孤寡老人装上“安防宝”。
7月8日上午,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古苑公园的一个捐赠仪式上,6名老人当场领到了杭州华神消防科技公司捐赠的家庭厨房智能灭火系统。这家公司共向西湖区孤寡老人捐赠300余套这种设备,总价值20余万元。这个捐赠额并不算大的活动,西湖区政府分管养老的领导也到场了,以示重视。
“大爱人家”正在组织蒋村街道竞渡社区老人开展小组活动
无“奇”不有的创新
事实上,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关爱老人、支持养老事业,正是西湖区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创新。
自2012年底成立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来,西湖区培育、扶持、孵化了一大批为老服务社会组织,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来“孝敬”老人;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仅去年一年,就有社会资金2.5亿元,被西湖区吸引入养老业。目前全区在运行的养老机构,民办养老床位数占全区总床位数的77.6%。为老服务从业人员达600余人,覆盖到西湖区所有村(社)。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建成文新星洲、蒋村府苑、古荡古东3条为老服务特色街;突出产业意识,助推养老服务市场,协调区内企业,在省市老博会设置专门展位;政府购买服务,培育社会为老服务实体,树立“巾帼西丽”等品牌;推动老年用品开发,巾帼西丽集团公司开设了老年用品展销店;探索老年休闲旅游基地建设,龙坞茶村等成为老年人的休闲胜地。
有效整合社会力量还包括了依托省、市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护理培训基地资源,培育专业服务力量;激发家庭的力量,开展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家庭进社区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照护水平;发挥志愿服务的力量,通过全区125个志愿服务站、179支志愿服务队伍、6.9万注册志愿者,广泛开展“邻里守望”、“结对帮扶”、“暖巢行动”等为老服务项目和“银龄互助”等行动。还开展了敬老先进单位、敬老孝子之星、美丽幸福老人“三百三十佳”及最美护理员(团队)、老年志愿者(团队)等评选。
在制度层面,西湖区的四大运行制度,为服务老人质量提供了保障——社会服务实体准入退出制度;养老服务需求第三方评估制度;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运行管理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制度。
数年下来,西湖区的养老事业,已从局部创新走向全面创新;从粗放创新,走向精细创新。
就在不久前,西湖区民政部门联合浙江老年报第一次举办“幸福养老体验活动”,30余名街道、社区志愿者,陪着70余名老年人,在巾帼西丽、“大爱人家”、社会福利中心、金秋钱塘老年公寓等体验点,体验优质养老服务——试用带放大镜的指甲钳,试坐老人代步车,学习预防失智症手指保健操……
当这些老人们来到休闲养老旅游基地“体验”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满眼绿色中,在清新呼吸中,品尝着醇香的龙井,老人们忍不住要吟一声:好寄天年西湖畔!
羡慕嫉妒赞
十指禅
网上搜搜“养老”,条目千万;仔细看看怎样养老的,只有不多的几种。比如,增设敬老院,增加床位,给八十岁或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发补贴;组织义工给孤寡老人上门临时性服务,等。模式大多固定,方法大多简单,且大多停留在基本生活层面。
相比之下,仔细看看杭州市西湖区老人们的幸福生活,则油然产生幸福天堂、心向往之的温暖感觉,套用个流行词,就是羡慕嫉妒赞了。
羡慕,说的是,在这块号称“天堂”核心区的西湖区,老人们从基本生活,到疾病治疗、养生保健,到心理、精神层面,都有了保障,而且是比较高层次的保障,养老一如养其他年龄段的人,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有了,尽管离丰富还有一定距离,但养老2.0版,是无疑的了。所以,这会让很多人羡慕;
而西湖区养老的那些细致、周密、贴心,则足以让人从羡慕“升级”到“嫉妒”了。连失能老人家属都能获得“喘息服务”,连老人们住的地方的楼梯转弯是否容易滑倒、小区地面是否容易摔倒……诸如此类几近吹毛求疵的考虑,这里都有了,这里的老人,能不让人嫉妒?
让人羡慕也好,让人嫉妒也好,这一切,都出自西湖区对老人全方位的关爱,更有从养老模式到具体细节上的全方位创新。社会化,智慧云,第三方评估,心灵工作室……哪一样不是创新?哪一样不值得给个赞?
不想重复赘述西湖区的成功西湖区的好,西湖区养老离完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想说,中共浙江省委已作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浙江老龄化社会正在或已经来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私力救济正在远去,单一的养老模式已与这个连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在玩电脑玩网络的时代格格不入,养老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将慢慢成为中国式养老的主流。西湖区,只是这个行将到来的主流的一个潮头,或者说一个“养老样本”。当有一天羡慕嫉妒赞归于寻常,再无羡慕嫉妒赞了,全体老人的美好生活,也就真正到来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