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叶晖 通讯员 陈诺 陈维连)对于三门县传统海水养殖户来说,养殖南美白对虾,一年只能养一茬;然而,记者在三门辉旺水产养殖公司看到,该公司改进传统的露天养殖设施,新建起一个个伞式大棚养殖池,让对虾住“进”大棚里,一年不但可以养三茬,实现产量翻两番,而且生产效益是传统养殖的10至20倍。
三门辉旺水产养殖公司位于该县沙柳街道溪头洋村,只见一口口养殖池密密麻麻地彼此紧挨着,每个池底都铺着一层黑色胶布,不见泥土。养殖塘中间立着一根近10米高的水泥柱,几十根钢丝拉连着塘中的水泥柱,呈伞状型支开,这就是“伞式大棚”。
“由于伞式大棚抗台风能力强、下水快、保温效果好,最终我们选择伞式大棚养殖。”公司负责人董礼辉告诉记者,从2011年5月开始,“辉旺水产”投入了3000多万元,相继建造了64个伞式大棚养殖池,养殖面积达数百亩,专门用来养殖南美白对虾。
有着20多年海水养殖经验的技术员黄继周说,南美白对虾对水温要求非常高,适宜在28至32摄氏度的环境里生长,露天传统养殖一般在5月放苗,8月底起捞,一年最多只能养1茬。而伞式大棚利用蒸汽锅炉加温等技术,始终将塘水温度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这样一来,南美白对虾一年便可养殖三茬。
“今年第一茬是2月底放苗,5月出售,由于那时露天养殖的对虾均未上市,价格高,效益好,仅此一茬我们就卖了1000多万元。”董礼辉开心地说,养殖塘改成伞式大棚养殖后,对虾的亩产量从四五百公斤,增长到1500至2000公斤,翻了两番。
记者在现场看到,伞式大棚养殖池除了能保证温度外,还有效保障了养殖池的水质。“养虾先养水,水质的好坏对虾的生长至关重要。大量的降雨会影响水的盐度、PH值、总碱度等,我们的养殖池有了大伞的‘庇护’,就没这方面担忧了。”黄继周说,引进海水后,他们在集水池里先进行消毒、解毒、肥水等,经各项数据指标检测合格后,再流入养殖池,投苗放养。
“设施养殖每亩投入15万元左右,从2005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养殖设施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养殖户先行改革创新。”该县海洋与渔业局党组成员叶春宇介绍。如今,三门辉旺水产养殖公司、三门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台州金潮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濠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均进行设施改造养殖,总投资达1.2亿元。目前全县已建成了1100亩高位池设施化养殖基地,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是传统养殖业的十几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