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韩兢 通讯员 刘修敏)埃博拉疫情肆虐已夺走全球逾4500人的生命。随着埃博拉病毒接连突破美欧大陆防线,病毒的危害性和传染性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此时此刻,在埃博拉重灾区的非洲,生活、工作着许多中国人,他们的安危格外牵动国人的心——他们在疫区可安好?钱江晚报记者昨日连线采访在非洲的几位浙江人,了解、探访他们在埃博拉魔影下的的生活,并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与关心。
浙江赴纳米比亚医疗队准备好防护物资,熟悉救助流程
今年5月底,省中医院的郁继伟医生带着三名同事远赴非洲的纳米比亚。他们在纳米比亚首都的卡图图拉医院有4个房间,那里是他们的中医诊所。随着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蔓延,这些要和当地人“亲密接触”的他们是否安全?有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护?
郁继伟说,埃博拉重点疫区在西非的利比时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虽然其他周边国家也存在感染的风险。他说,他们的生活还是和之前一样。现在整个纳米比亚都没有发现确认病例,他们有防备但没有特别紧张。
“中国卫生部下发了一些防护物资,让我们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我们一方面随时都准备好这些物资,另外也不断熟悉整个救助过程,会很注意来医院的一些发烧的病例,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由于郁医生从事的主要是针灸推拿等需要与病人接触的活儿,在别人看来风险很高。不过他说,来这里看病的主要是老病人,一般不是急诊过来的,所以没有太大风险。
据了解,郁医生等几位医生都已成家有孩子了。郁医生嘴上虽说没事,不过也承认他们在非洲的工作令家人非常担心。不过“过去了这么久了,他们也习惯了,不像一开始那样紧张。”
浙师大在喀麦隆孔子学院师生包车前往授课点,尽量减少接触
“少去人多的地方,尽量注意饮食卫生、坚决不吃路边摊,全部食用烧开的水,经常洗手”这些就是浙江师范大学在喀麦隆孔子学院的师生防范埃博拉的主要措施。
尽管与尼日利亚接壤的喀麦隆至今还没有发现病例,但是在喀麦隆孔子学院工作的浙师大师生都不敢掉以轻心。“我们没有停止授课,但还是处处提防着”,孔子学院院长余国养说。
喀麦隆是没有公交车的。所以这些出去上课的孔子学院的老师都包出租车前去授课点。或者他们也会要求那些邀请他们去讲课的10多个教学点派车来接送老师。“下课的时候就立刻走,直接让车送回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在喀麦隆,虽然埃博拉病例没有,但其他肆虐的病毒很多。2名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这里一个月,由于喝了一瓶当地的易拉罐,就得了痢疾。所以师生平时喝水都必须是烧开后才能喝。
中国驻喀麦隆使馆人员是孔子学院的常客。余国养老师说:“使馆经常和我们联系,因为非洲爆发各种疫情的情况较多,所以使馆总是提醒我们要小心。
埃博拉在非洲的疫情令老师们的家属提心吊胆。学院会经常提醒老师和工作人员多向国内家人通报情况,安抚家属的紧张情绪。由于安抚工作做得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老师提出要提前回国。
余院长称,在喀麦隆的孔子学院一共有37名老师和工作人员,其中26名来自浙师大。他说,现在老师们都很健康,也很安全。
自从埃博拉疫情发生,喀麦隆的报纸杂志电视上经常有各种对疫情的报道,也有许多防治知识、措施的介绍。余国养说:“据我了解,喀麦隆没有因为埃博拉疫情而显得惊慌失措。”
重灾区几内亚的浙企员工如果都撤回国,损失就太大了
2个月前,记者曾采访浙江唯金雷集团的温仕汉,他身处埃博拉重灾区之一的几内亚。自去年12月埃博拉爆发以来,几内亚因该病毒致死的人数已升至887人。那时候温仕汉说自己很想回家了,并各种吐槽几内亚的医疗条件。
这次采访温仕汉,他说感觉头上的飞机多起来了,是不是疫情缓和了?他说,出门在街上走,发现路人少了许多。温仕汉加入的几内亚华人QQ群好几个月前就有人说要走了。现在说要走的人已经不多了。“估计能走的都已经走了,剩下的都是走不了的。”他们公司不大,在非洲卖水泥。温仕汉说,如果把员工都撤离几内亚了,那么公司损失太大了。
这2个月,温仕汉几乎很少出门,一般都在宿舍上网、看书。“唉,既然选择了来非洲就要做好忍受寂寞之苦。”员工们没事就呆在公司,不会贸然出门。知道很多当地人都感染了病毒,公司员工就更会尽量减少和当地人的肢体接触。
温仕汉的家人很焦心。每次打电话都催他早点回家。“谁不想回家呢,没有办法,谁让我还要养家赚钱呢。”
记者昨天还采访曾在几内亚中铁十六局工作的“月光使者”,如今他已经回到国内。他说,8月,公司在几内亚的人基本都已撤回了。在非洲创业QQ群里,也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的网友称,在非洲的华人、包括浙江人如今有些暂时离开了他们工作的地方,回到国内,不过仍有许多人在非洲坚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