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对很多爱看“美剧”的人来说,家庭医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它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深深渗透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美国人看病第一步都是找家庭医生,一些普通常见病就通过家庭医生解决;若有什么异样,再由家庭医生联系专科医生继续对症下药。
但在中国的官方职业分类中并无家庭医生这一分类,仅仅只有对全科医师的描述。而不少老百姓一旦生病,通常习惯了选择心目中的大型医院。
在2014年首届中国家庭医生发展先锋论坛上,有报告结果显示,2014年家庭医生信心指数(FDCI)为32.64,中国家庭医生发展状况并不乐观。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该报告称,3年后的预期会上涨至53.02,趋于乐观。
700多个医生和25万居民签了约,平均算起来,一个家庭医生要管350多位居民。虽然数字看起来很美,但很多问号也在浮出水面,社区“家庭医生”究竟离居民还有多远?
老人最关心的上门服务
眼下能实现吗
“有很多人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站都有误区,以为我们就会看看简单的毛病,感冒咳嗽之类的。其实,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只是因为硬件设备的限制,会建议有些病人去大医院。”袁相红说,根据规定,发热超过38℃的病人,每年5月1日到10月31日期间腹泻不止的病人等,服务站是无能为力的。
在岳王路服务站的医生袁相红看来,家庭签约医生的推出,现阶段的政策是真的便民的。“签约的居民生病了,直接去医院,医院电脑里就会显示出这个病人是签约的,而且病史什么的一目了然,这样就会享受到优先的政策,就是这一点,也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大约50位老人进行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86%以上的老人都将“上门看病”列为最需要的服务。
关于出诊。记者了解到,目前的确推出了家庭病床服务,但对象是需要经过评估的,比如因患病、失能或半失能的需要卧床或行动不便的,就能享受到医生上门服务。
“不过目前上门服务,真的很难实现。”袁相红坦言。对于家庭病床服务,按照要求是每周两次巡诊,如果需要上门的人数庞大,坐诊就被忽略了。“我们站里就2名全科医生,如果一个人出去巡诊,另一个就务必在站里,这样全年无休也不可能完成每周两次的巡诊。”
所以,她觉得,要真正做到上门服务,基层服务站人员的配置也需要跟上步伐。
一个医生管这么多病人
靠谱吗
看到签约医生,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家庭医生,不是应该一对一服务的吗?现在这样,一个医生管这么多病人,管得过来吗?
比如记者从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中心一共有14名全科医生参与签约,平均每人已经签了400名。
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疑问,笑了笑说:“这些签约的居民,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在社区站点看病的,但是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不舒服了来看这个医生,下次不舒服了,前一个医生不在,就随便找个医生看看。大家都知道,一直是一个医生看病的话,比较了解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也是好的。现在签约了以后呢,就是把相对松散的医患关系变得紧密了,人群是没有变化的,让病人有这个意识,生病了就要找专属的医生。”
但问题又来了:如果生了重病,还一定要到家庭签约医生这边报个到,是否会耽误诊疗时间呢?
“在这方面是有急诊通道的,每个签了约的患者,医保上都会备案,不用去社区医院再转一下了,直接去大医院挂急诊,同样享受优惠服务。”工作人员回答说。
卫生部门表示,分级诊疗和医养护服务体系的建立,也是为了引导合理有序就医。现阶段也许存在一些服务不到位的地方,他们也正在一步步改善,希望得到市民的理解和监督。
英国做法:
护士每天串门,医生轻易不上门
说起家庭医生,很多人都会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一直认为“家庭医生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的确,在西方国家有这样情况。然而,并非全部。
“国外的家庭医生和我们概念中的家庭医生是不一样的。”灯芯巷卫生服务站的站长朱晓鹏说,2008年,他曾到英国培训过一个月,亲眼见识到了国外的家庭医生是何等普遍。而在那个时候,杭州已经酝酿着家庭医生的实行和推广。
伦敦西区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卫生服务站里的一名家庭医生服务着2000户居民。这样庞大的任务量并没有压得医生喘不过气,反而井井有条。
“先从制度上来说,在英国,除了看急诊,其他毛病一定要通过家庭医生来看,如果需要,由家庭医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联系专科医生继续为病人服务。这是一个必走的流程,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家庭医生这一环节的话,居民看病需要全部自费,而在家庭医生这里看病是不用掏钱的。”朱晓鹏说。
再来看实际工作,让朱晓鹏惊讶的是,看家庭医生是需要预约的,当天的号子满了就要排到第二天。“我统计过,家庭医生一整天看门诊40多个,而且是固定,到了点就下班了,不会像我们这里,有需要就过来,还得排队,人多的话还要加班。”
有人问了:“那英国的家庭医生会上门看病吗?”朱晓鹏摇摇头,“一般不会上门,因为有专业的巡诊护士,她们每天都会上门,基本诊断需要医生上门的才会叫家庭医生,如果家庭医生不能解决的话,会建议病人家属拨打120。”
朱晓鹏学习的一个月中,他发现家庭医生还是以治疗慢性病为主,像急性传染病(感冒发烧之类的)比较少,“可能和大气环境有关系吧。”
在英国,家庭医生制度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所以在老百姓的观念里,家庭医生已经根深蒂固了,接受程度很高。“而在中国刚开始实行,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还不高,所以还得宣传宣传。”
朱晓鹏还指出一点,是医保制度的不同。在国外,配药可以有2-3个月的量,而在杭州,像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一次只能开一个月的量,所以患者就诊的频率也高了起来,也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
美国:
八九成病人,由社区医生直接治愈
在美国,家庭医生提供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在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小型诊所,里面有将近10个家庭医生,每个人日常负责1000-2000位病人,可以看门诊,也可以做手术;市民病了,首先会来找家庭医生,由于家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所以一般的疾病他们都能治疗,只有一些无法应付的疾病,他们才帮病人转介专科医院。
80%-90%的病人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要转介,这种做法不仅方便了病人,也相对经济实惠。
从1969年建立全科医生机构后,家庭医生在美国的发展就一路上扬,仅收入来看,已经列在十大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10万美元,多的一年可高达近20万美元,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
古巴:
15-40个社区医生,配一个联合诊所
古巴的家庭医生诊所设在社区里,每120至150个家庭就有一名家庭医生和至少一名护士。看病就医非常方便,家庭医生还做家访出诊。
家庭医生一般上午在诊所坐诊看病,下午家访患者。在古巴的基础医疗体制中,和家庭医生配套的是社区联合诊所。大约每15至40个家庭医生,就有一个联合诊所。这些联合诊所设有多种专科,有化验室,有X光、超声波等检测设备,有急诊室,是小型的门诊医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