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文天社区有本特殊的通讯 老人们一笔一画写出原稿
2014年12月17日 06:44:08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黄莺 汪晓悦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黄莺 通讯员 汪晓悦)在杭州西溪街道文天社区文三新村,5幢房子200多户人家,拥有一份三个月出一期的“特刊”,名字叫“6支部通讯”。每期出品30~40本,每册20页左右,A4纸双面印刷。从2010年4月13日创刊,到如今,正好是第16期出炉。

  能收到特刊的是文天社区党委6支部的所有党员,和想看特刊的邻居们。

  不知道这本通讯算不算全国最小的通讯,不过围绕这本通讯的故事可不少。

  通讯虽小,故事多

  最简单的文字讲出浓浓人情味

  通讯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每个季度的国家大事、支部组织活动简述,还有供稿者对杭州某些事件的看法。比如16期上,就有文以《敬业、奉献、平凡中的伟大》赞了一下杭州的全国劳动模范孔胜东,比如15期就有支部党员参观了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后,发表对未来垃圾围城的忧虑。

  有大家都感兴趣的杭州发展情况和身边的大事,比如杭州有了第二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当然还少不了健康养生知识和游记。

  最有人情味的一块,必须是大家书写的社区好人好事,笔法简单,但正能量满满。比如有一期通讯上写着“今年春风行动,支部二十六位同志全部捐了款”。

  在最近这期通讯上,支部党员李钦西写了一个温暖的故事,他的爱人在今年6月被一辆面包车撞伤了,支部的党员和很多邻居都来看望了,李钦西用特别统计学的表达方式写了他的感谢——“左邻右舍也非常关心,每天我从医院回来,他们见到我都要问问最近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有68人次来探视,他们还带来了丰厚的慰问品。”他还写道,“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群众对她的关怀,如卖菜的,开小店的,打扫卫生的大妈,甚至连修鞋的老师傅都在关心她的康复情况”。

  第一次看到这些文字时,觉得挺生硬,但是仔细琢磨,一字一句琐琐碎碎的感动,都是老人如同拉家常一样说出的深深感动。第一次参加党组织生活、收到这本通讯的李女士,也是新搬来的邻居,特别有感触,她说:“邻居之间的故事,说不上什么文笔,但是透出来的都是浓浓的人情味。就从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肯定遇到了一群好邻居。”

  每期稿件近万字

  都是老人们一笔一画写出来的

  说到这本通讯,一定要说它的出品人,就是文天社区党委6支部的书记——顾竞能,今年73岁,不仅是这本通讯的发起人,通讯上75%的稿子也出自他的笔下。

  “创刊的时候也没想什么,就觉得我们的组织生活,社区的大事小事,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感受,仅仅通过组织生活来交流,好像缺了点什么,万一有人请假,那又该怎么让他了解我们组织生活都做了些什么呢。”于是第一期的“6支部”通讯就诞生了。

  支部的组成成员大部分都是退休后的老人,不会用电脑,每一期通讯将近一万字的文字都是老人们手写,然后找人手打成电子文本,最后打印、复印出来。“最开始我还找了街边的打印店自己出钱打印,后来就是文天社区的社工来帮忙,有时候我们支部的党员也会发动孩子来做义工。”顾竞能说。

  钱报记者把全部十六期的通讯都翻看了一遍,发现作者好像有点单一,以陆志、古今论还有顾竞能的出现频率最高,“其实陆志和古今论,也都是我,就是都写我的名字太一言堂了,所以化化名,看起来供稿的人多一些。希望能发动更多的人写稿子。”顾竞能说,后来写稿子的人多了起来,五六个人,但大部分稿子还是出自顾竞能之手。

  “供稿人少也有实际原因,比如党员年纪比较大,有些文化程度不高,写不来。有些人的眼睛不好了,或者手会抖,也没法写了。能稍微写点的都写起来了。”

  万一有人想在通讯上写几句,又写不了怎么办?这时候顾竞能就充当代笔师傅,“我们支部的华顺仙、蔡阿狗,我都帮他们代过笔,虽然文字挺普通,也就是400字左右的小感受、小故事,但大家都发个声才像我们整个支部的通讯呀。”

  钱报记者采访时对这本通讯提了个小意见,文字不够生动,顾老先生乐了:“下次能来帮我写写故事吗?”看,绝对不放过一个约稿约作者的机会。

  通讯主编还是微笑亭服务队队长

  电子版的通讯常被人传阅学经验

  不仅是支部通讯主编,是支部书记,顾竞能还是一位做了11年志愿者的资深公益人士,杭州志愿者微笑亭服务队的队长、志愿者培训学院的培训师。

  “做公益会上瘾的,我没退休以前做过国营厂的工会工作,做过集团公司的总经理,算忙了吧,但是我现在更忙。”顾竞能每周必须要做的事如下:周二在志愿者服务中心上班,周四要去12355接热线,双休日要去西湖边的微笑亭服务,当然时不时冒出来的事情就更多了。

  “写通讯都是在晚上,空下来慢慢写,就在客厅里,一个台灯,看看报,想想最近发生的大事,然后写写感受,还要去和人家约稿子,和大家聊聊天,看看身边有什么好人好事,都要放到通讯里,弘扬正能量一点小事都不要错过。”顾竞能是个完美主义者,半夜起来改稿子的事情也常常有,手稿一笔一画非常工整,他说:“得对得起支持我的人,和看通讯的人。”

  这本已经出了16期的通讯,支部成员怎么看?吉文荣老先生说:“让我们沟通更方便了,觉得身边好人特别多,做好事都不用叫,特别自觉,比如下雪了,大家都会自觉出来扫雪,根本不用组织,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功效。”

  社区工作人员说,每次拿到纸质通讯的人比较少,但电子文档不少人都要看,“就是看看身边的人还有身边的党支部都在做什么,学什么,借鉴经验。”

标签: 通讯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