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系列报道(三)
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 “三驾马车”齐奔腾促发展
2014年12月18日 10:40:49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摘要】 产业结构调整、机器换人的推进、构建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齐奔腾,为绍兴的产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码。产业转型升级,绍兴一直在路上。

  【编者按】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绍兴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试点5年以来,绍兴市抓住和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自主探索与政策支持相结合,探索有绍兴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浙江在线特推出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系列报道,反映绍兴在传统行业、新兴产业、机器换人等领域探索出的新路。

  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系列报道

  (一)绍兴鼓励传统产业“小升规”居浙江前列 奖励超千万

  (二)石化企业用铂金促环保 绍兴新兴产业谋变形成新矩阵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浙江在线杭州12月18日讯(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编辑/沈正玺) 汩汩水声、默默廊桥、绵绵酒香,位于浙江中北部的绍兴以水乡、桥乡、酒乡闻名天下。

  然而这样一座文雅、诗意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自2009年底绍兴市确定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风险挑战,形成了一套颇具绍兴特色且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确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绍兴样本”,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机器换人的推进、构建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齐奔腾,为绍兴的产业转型升级添砖加码。产业转型升级,绍兴一直在路上。

  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质变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老绍兴因染缸、酒缸、酱缸这“三缸”名扬中外。改革开放以来,一家独大的纺织印染产业,给绍兴带来了“中国纺都”的光环。

  但传统纺织企业原材料涨价、同行恶性竞争、国外反倾销的历史遗留问题,让绍兴工业经济陷入“大而不强”,尽管投资总量、工业增加值等反映数量规模的指标居于全省前列,但工业增加值率、投入产出率等反映质量效益的指标仍不尽理想。

  改革势在必行!乘着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点的东风,绍兴把发展新兴产业提上了政策议程。

  从2010年开始,绍兴市在全省率先作出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信息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每年安排不少于20亿元,5年合计100亿元。

  2013年,绍兴市又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生命健康、通用航空产业,“新锐军团”又添两员“壮硕新丁”。

  “以前我们的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在工业中占一半以上,但经过十多年产业转型升级的投入和努力,我们即将实现质变--战略型新兴产业占比三分之一以上。”谈到绍兴的产业结构调整,绍兴市市委书记钱建民认为,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比重上升是实现质变的关键。

  新兴产业,绍兴“大动作”不断。在通用航空领域,绍兴与上海航空企业对接,承接飞机修理、航空航天零部件等航空产业转移,正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发展示范区。

  在生命健康领域,绍兴又签约华东健康城,将打造一个华东地区最大的健康、养生、诊疗、养护康复中心。

  数据显示,2013年,绍兴市完成工业投资999.8亿元,是2009年的1.7倍,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由2009年的18.8%提高到39.4%。新兴产业逐渐在绍兴新的经济结构中扮演生力军的角色。

企业“机器换人”

  改变企业用工结构

  “机器换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普通工人的工资几乎每年都在上涨,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挤压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如何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企业成本成了一个重要课题,于是,“机器换人”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在绍兴的产业结构中,纺织印染和机械电子两大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最大,两者企业数占比达到70%,用工超过72%,其中许多企业普遍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针对这一现状,绍兴实施机器换人分部推进计划,重点在纺织和机械电子两大行业推进机器换人。今年以来,绍兴市纺织行业(含印染、化纤)累计用工35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9万人,人均工业总产值提高7.3%;机械电子行业累计用工25.3万人,同比减少用工2000人,人均工业总产值提高7%。

  绍兴嵊州有一家加佳领带服饰,作为一家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原先设备较为落后,一名工人只能管控一台机器;但企业引进全自动电脑针织生产设备之后,设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一名工人目前可以管控6-8台机器,劳动成本大幅下降,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有大幅提高。这一快一慢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在人口红利日趋微薄的情况下,绍兴工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明显成效。

  位于绍兴的浙江万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铸造机器人,公司用自己生产的130台浇注机器人对生产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替代了大量的人工,取得良好的效益。“我们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部分还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正研发效率更高的能自动浇注钢水(铁水)的机器人。

  曾经有声音认为,机器换人会带来劳动就业率下降,这样的担心是否正确?数据显示,绍兴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由2009年底的83.5万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77.9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9年底的12.4万元/人提高到2013年底的18.5万元/人。

  绍兴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黄坚认为,机器换人改变企业用工结构,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新的考验,低端劳动力面临淘汰,但对高端劳动力的需求又增加了,经过一轮劳动力轮换,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

  构建中心城市产业布局

  绍兴放飞大城市梦想

  2013年11月,绍兴经历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变革,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以原绍兴县(不含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的行政区域为柯桥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县级上虞市,设立绍兴市上虞区,以原上虞市的行政区域为上虞区的行政区域;将原绍兴县的孙端镇、陶堰镇、富盛镇划归绍兴市越城区管辖。

  看似简单的行政区划调整,其中却蕴含着大“奥妙”,这意味着绍兴的大城市梦正式构建。

  钱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绍兴市区的确是“最小的市”,面积仅占全市面积的5%,发展受限,而下辖县市都是百强县,小马拉大车。但现在绍兴已经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市区范围扩大了7倍有余,这对绍兴经济发展路径是一个转折--从过度依赖县域经济,转向更多依赖大城市带动,更多依靠城市经济的发展来推动转型升级。

  在绍兴构建“大城市”的梦想中,一副未来的宏伟蓝图呼之欲出,调整后的绍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的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用地面积为2942平方公里。至2030年,绍兴全市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80万人。

  绍兴市域城镇的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二大组群、三条轴线”,即绍兴中心城市,诸暨、嵊新两个城镇组群和绍北、绍西及绍东三条城镇发展轴。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一城三片、一江两岸”。“一城三片”指中心城市由主城片、上虞片、滨海片组成,其中主城片

  包含越城区(含镜湖、袍江、高新区)、柯桥城区;“一江两岸”指曹娥江及曹娥江两岸纵深地带。

  未来,绍兴北部以工业经济为主导、新兴产业为特色,中部以服务经济为主导、都市经济为特色,南部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休闲养生为特色,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转型升级|产业发展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