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今日发布《关于切实做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4年起,每年公开推出一批面向民间投资招商推介、支持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示范项目。
今年推出的首批70个示范项目中,包括46个推进类项目和24个推介类项目,总投资额超3600亿元,均已明确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涵盖城镇市政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新能源发电、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以及社会发展等领域。这些领域传统意义上都是国有资本的“地盘”,此次大力度推出这批项目招引民资,笔者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则,对于进一步突破社会资本投资的制度性障碍,带动示范意义明显:
一是直指“看得见、进不来”的问题。
国家层面在过去多年里,曾先后颁布过国“36条”、“新36条”及42项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鼓励向民资开放市场的,各级政府也都大力引导民间投资,也出台了不少政策规定招引民资,但实践中总是存在“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具体表现在部分鼓励民资的实施细则不具体、操作性不强或门槛设置过高,实践中很难落实,特别是金融、电力、通信和城市供水供气等行业,资质审查、数量控制、资本构成比例控制等准入管制过多,隐性准入障碍依然存在,民间资本很难进入。
其中原因,除有落后意识影响外,更重要的或许还是源于既得利益阻碍,回报好的项目,国资企业不愿推出来让民资进入。
此次推进一批面向民间投资招商推介、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项目有利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挥扩大民间投资准入的示范效应,大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
二是直指“划不来、没座位”的问题。
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额度大、建设期长,民资感觉回报周期太长,不上算。
从这方面说,这次推介的70个项目较有“甜头”,有所突破:如一些养生养老类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已经探索出了较好的盈利商业模式。
另外,以往一些民资以参股的形式加入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但作为小股东,进不了董事会,缺少发言权,甚至连知情权有时候都难以得到保障,普遍顾虑赔本赚吆喝,感觉不如自己做点其他的更划算。
所以说,“放”绝不能只是为“放”而放,放给民资的项目一定要有市场前景,让民资有利润可赚,甚至还可以考虑在一些市场日臻成熟的领域,国企逐渐退出市场,让位于民资。鉴于此类项目投资巨大,可以鼓励民营资本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并突破“控股比例”的思维模式,让民资大快朵颐。
三是直指“出不去、被套牢”的问题。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存在社会资本经营不善或政策变动的风险,缺乏政府接盘托底的保障机制,私人老板会担心退不出去,比如说,民办学校投资人变更,学校终止、学校终止后剩余财产的归属等问题均无相应明确规定,缺乏相应的市场退出机制。还有金融行业,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担保,很少发生挤兑风潮。
然而,规模较小的民营银行却面临着风险兜底的问题,由于银行的特殊性,会影响量大面广的社会民众利益,一旦退不出去就会产生金融风险的隐患。还有,这些基础建设项目牵扯拆迁等事项很多,需要政府协调支持做后盾,民企难免担心投入这项目后,后续行政效率低,扯皮多,甚至忧虑进入后有关部门甩包袱不管不问。
此次推介,政府将充当优秀“店小二”的角色。示范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都将落实每个示范项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从项目提出到招商、签约、审批、落地、政策兑现等全过程都由主管部门代办。在税收、用地、融资等配套上有所支持,有条件的市县还将开展市政等公共资源项目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从源头上为民资准入创造条件,营造民资“进得了、划得来、出得去”的政策环境”。
二则,对于促进浙江经济行稳致远,稳增长调结构意义明显:
一是要发挥经济增长“稳定锚”的作用。
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仍然不少,在消费未能形成热点并大规模启动,出口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扩大有效投资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种观点认为我省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投资增速必然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然下降。但这种观点仔细回味有失偏颇,从国际看,日本经济起飞时近20年间的设备投资平均增长率达到17%左右,台湾地区人均GDP在2万美元之时,其制造业投资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
关键不是应该不应该投的问题,而是谁来投、投什么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6%,低于山东、河南等地,也低于全国,既是问题也是潜力,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挖掘民间投资后劲大有可为,有研究表明仅温州一地的民间资本就在6000亿元以上,但目前投资领域限制和投资能力不足,不少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以民间借贷的方式流向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此次推出的基础设施领域就是要进一步打通民资准入的“任督二脉”,正如省政府文件所述“有利于在新常态下激活市场活力,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最大程度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也可以大大减轻政府主导性投资的资金压力。
二是要发挥结构调整“加速器”的作用。
今天的投入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在我省转向“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有效投资的增量就决定了调整方向和力度的关键性因素。
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需求拉动作用,又有供给推动作用。投资对结构调整既有技术改造层面对传统产业的存量优化作用,又有新兴产业层面的增量培育拉动作用。
经济转型关键靠增量投入,民间资本加大有效投资形成的新增工艺技术装备普遍高于原有水平,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优化了产业结构。把加大有效投资与设备更新改造、培育新兴产业等新增长点紧密结合起来,本身就是转型升级的过程。
从今年前三季度的情况看,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已经达到66.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6个百分点。此次推出的新能源发电也代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民间资本的助力。
【相关阅读】
《多引民资进基建看民间资本投资四大问题浙江如何破》
投稿| zjshiju@126.com
声明| 此稿件系作者授权时局独家首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