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贩吴文玉(中)在卖菜。
浙江在线01月1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江晨 杨振华)下午3时30分,农用三轮摩托车发出“突突突”的马达声,加上车辆在崎岖不平的砂石路颠簸发出的哐当声,打破了海拔600多米高山村的宁静。这里是龙游县大街乡贺康村大头岭自然村,崎岖蜿蜒的山路,鲜有车辆能开上来。
58岁的菜贩吴文玉将车子停在石子路的一旁,车头的电动小喇叭,一遍遍用当地土话循环播放着“卖肉、卖菜”,凛冽的寒风将她的两颊吹得通红。车里菜品不少,面条、粉丝、鲜菇、豆腐干、辣椒籽、花生米、冻鸭翅……
近半年没有上山,村里的黑狗对她都有些陌生了。喇叭声、狗吠声,宁静的山岭间很久没有这么热闹。很快,远处山岭上的一间土屋里,一名老妇沿着山间小道迈着小碎步赶来。
四五分钟后,73岁的傅爱英喘着粗气走近了,她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不客气地一一打开塑料袋、泡沫箱。老人东挑西拣,几乎将农用三轮车上的东西都翻了一遍,最后决定买3两辣椒籽、半斤蒜、一包2.5元的豆腐,加上一斤鲜猪肉,每样菜每斤只比20公里外的市场贵0.1至0.2元。
傅阿婆的子女不在身边,孤身一人,“平时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蛋、肉难得买一次,牙齿快掉光了,就喜欢吃豆腐!”傅爱英说,因为年事已高、下山不便,她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吃到肉和豆腐,家里辣椒也没了。离不了辣椒的老人说,要买肉、菜,她得花70元钱租车下山赶到溪口镇的农贸市场去,再花70元请人送上山,“一来一回,太费钱。”
“贺康村是下山移民村,山上前几年还有不少年轻人,菜贩也会进来。”村委会主任邹士荣说,富裕的农户早已下山,年轻人也外出打工,菜贩没了赚头,不来了,全村几十户老人买肉、买豆腐就成了难题。因“五水共治”保护生态环境,去年大街乡还成为“无猪乡”。农户家里即使散养零星的鸡、鸭,也是为过年做准备,平时根本舍不得吃。
为破解高山村老人的买菜难题,从本月起,大街乡为每位菜贩补贴20元“加油”钱,鼓励他们将“流动菜摊”开进高山村。乡党委书记严雪峰介绍:“全乡新槽村、岭脚村等高山自然村的老人也存在同样的困难。乡里与3名菜贩联系测算后,给予他们油费补贴,请他们上山去卖。”
要上山一趟,确实不容易。今天凌晨6时,天还未擦亮,吴文玉就从溪口镇的农贸市场批发来新鲜的豆腐、蛋肉和蔬菜。卖菜14年,她前后已换了三辆车,这辆宗坤牌“浙H·EE001”的大排量农用三轮,骑起来虎虎生风。
兜转了一个较近的村子,下午2时,她才抵达贺康村村委所在地。上山的9公里路,全是蜿蜒盘绕的砂石路,一个接一个的陡坡、180度急弯,其中一段还被用作国际汽联亚太汽车拉力锦标赛龙游站的赛道。因为发动机太烫,怕被烧坏了,吴文玉中途还停下来休息了5次。上一次山,花了一个多小时。
“这么高上来,总共几十个人住着,一趟就卖个一两百元的菜,油费算算就要20多元,赚的钱还不够贴油费的,谁会愿意来?”吴文玉说,她已经到了做外婆的年纪,不愿到太高的村子卖菜,“几个月前有老人请求上山卖菜,结果半路发动机烧坏了,我又跑到山下请人上来修,修到晚上8时才好,夜晚山路开下去看不清,真害怕!”
81岁的姚福娣和老伴也赶到车旁,老两口想吃鸭蛋,得知已经卖完,有些失落地叮嘱吴文玉下周一定要带来。肩背锄头、腰插柴刀的钟荣财路过也来凑热闹,他正要去挖冬笋,山上没有香烟零食可买,老钟就给自己买了一包下酒的花生米,并打手机询问妻子还需捎带些什么……
“我们约定,以后保证每周三10点上来,乡里说了,来一次给我补贴20元!”吴文玉用小本子记下村民的叮嘱,下次要带来鸭头、料酒、酱油等。“突突突”,她再次发动摩托车,一公里外的岙门自然村,以及高树叶、高联、半岭等自然村的老人,正在等着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