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月20日讯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今天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首次在会议期间举办“浙江政协·民生论坛”,60余位委员和有关同志踊跃参加,就“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这一热点,争相反映群众需求、面呈嘉言良策。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主持并讲话。
没有过多的开场白,论坛直入主题。省政协委员、嘉兴市政协副主席王淳的一句“饮用水源的污染问题,是很多人心中的痛”,把一个现实问题抛到了大家面前。
饮水安全到底如何保障?王淳委员搬出家乡辽河的治理经验,建言不妨借鉴他山之石,统筹联动抓治水,建立流域性专门管理机构,联合进行断面监测。
发言引起省政协委员、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叶碎高的共鸣。“供水是第一生命线。”他认为,水源地的保护必须引起重视,特别是加强水库水源地工业污染控制,依法编制实施水源地保护规划,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企业的排放监管,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在场委员的共识。“要加强饮用水源地责任体系的建设,完善生态奖励制度,加大污染防治,摸清原因,对症下药,统筹规划,加大整治力度。”省政协委员、人资环委副主任胡勇平抛出一系列观点。他认为,目前要做好两件事情,一件是尽快开展水质污染元素的风险评估工作;另一件是做好跨区域管理工作,只有统筹管理上下游、左右岸,才能真正保护好水源。
对此,省政协委员、省气象服务中心服务首席骆月珍别有一番感触。她举了5次手,终于抢到发言机会。“我认为可以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思维,对水源进行精细网格化监控,发动社会公众参与。”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她解释,这样等于起到一个相互监督、明确责任的作用,水质变好变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很容易得出结论。
“我认为应该把饮用水和自来水的概念区分清楚。饮用水必须来自优质的水源,用专用管线进行封闭式输送、储藏。”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费君清说。“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必须尽快出台新的饮用水源标准。”省政协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姚建华说。
“要制订专门法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解决多头管理现状。”“水环境的安全与土壤也密切相关,不仅要立法治水,还要立法治土。”“要加大农村居民饮用水保护力度,推进城乡管网一体化建设”……两个多小时里,20位省政协委员、有关同志与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乔传秀指出,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决策,是建设“两美”浙江的重大举措,决心大、力度强、成效优,惠及全省人民和浙江长远发展。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坚持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好、保护好、保障好,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爱水、人人节水、人人惜水、人人不污染水的浓厚氛围,真正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持续发挥优势,履行职责,推动饮用水安全这个目标更快实现。
省政府有关领导到会听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