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名片】
雷衍开省人大代表、文成县大峃镇外南民族村党支部书记
孙阳 省人大代表、杭州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村委会副主任
范柏乃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
蓝友梅省政协委员、云和县文化馆馆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个数字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一年,我省各级政府“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4.4%。这个数字,表明了我省治理“三公”经费、打造清廉、服务型政府的决心和成效。对此,代表委员叫好点赞,并展开热议。
公开更要细化
记者:去年,省级部门纷纷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部门预算,获得群众好评。但也有网友提出,公开的“账本”能不能再细,再明白一些。
范柏乃:公开“三公”经费既顺应民意,又便于监督。监督的前提是公开,而这种公开需要进一步明确规范,具体到每一笔钱花到哪里去。公开的内容越细,越不会留下监督“死角”。
孙阳:预算公开对于管住政府的“钱袋子”,约束政府行为,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十分重要。建议除加强年初预算公开外,还不能忽视执行情况公开,即每笔钱花的效益怎样?这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有效规避铺张浪费、贪污腐败。
蓝友梅:“预算账单”要明白易懂,一是要推进预算精细化和科学化,防止随意变更;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没有纳入预算的绝不支出,减少花钱的随意性;三是加强财务审核,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问责。
治标更要治本
记者:有网友说,“决策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如何有效管住乱花钱行为?
雷衍开:关键在于加强监督。“三公”经费使用过程中,容易把合规行为与违规行为混杂在一起。只有监督到位,让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蓝友梅:建立长效机制非常必要,遏制铺张浪费,不仅需要财政预算支出公开透明,还要健全有关监督体系,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
范柏乃:公开是第一道关,下一步应把各种公务行政经费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就能从源头上约束“三公”腐败。
会省更要善用
记者:有关部门省下来的“三公”经费,该用到哪里去?
雷衍开:建议用好省下来的“三公”经费,一是用于扩大社会保障,改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等。二是用于基础教育投入,促进区域教育公平。三是用于扶贫帮困,比如加强危房改造和农村道路拓宽工程等。
范柏乃:钱要用在“刀刃”上。既要盯住“弱小群体”,比如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又要盯住“重大工程”,比如正进行的“五水共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