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吴朝香)昨天,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谈及改革时,提出要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强调要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还要创新管理,着力提高政府效能。
为什么这些会被写入《报告》?这释放出的,是什么样的信号?对于《报告》中所提及的这些内容,浙江又做得如何?我们来听听几位专家的解读。
对政府的管理,除了权力清单
还要进行绩效评估
范柏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
政府自身职能的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打造的政府应该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实现这一点,就要创新政府的管理方式。
以前政府对社会其实是一种管控,这种管理是单线型的,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由管理向治理转变,也就是说,政府要与社会、公民、企业相互合作,联合起来,形成互动,而不再是简单的“我管你“。
做到不同主体,各司其职。比如,有些服务,第三方可以提供的,就由第三方去做,政府不要大包大揽,这样可以激发民间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因为什么都由政府去做,就容易形成垄断,继而是高成本,反过来,政府购买服务,反而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实,政府的自身改革,我们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但20多年过去,改革的效果却并不明显,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找到抓手。
现在看来,这个抓手是什么呢?就是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一切权力纳入清单,防止政府越位和乱作为。除了这些,还要做好对政府的绩效管理,对政府的行政管理进行评估,看它效果如何,这才能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
简政放权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分必要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浙江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去年,全省开始清权、减权,省级部门的行政权力减了6成多。这个力度是比较大的。
削减后的权力信息还公布在网上,做到权力透明化,信息对称,大大减少了企业和老百姓的办事成本。
我参与了浙江权力清单制度的研究和咨询工作,当时我们确定政府应该保留哪些权力,不应该保留哪些权力时,制定了两个原则。简单说,就是社会、企业、市场能做的事情,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基本公共服务也可以让更有效率的第三方来完成,政府购买服务即可。二是处理好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上下级,平级,部门之间不要出现权力交叉重叠。
其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让政府放弃利益,打造服务型政府。
浙江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到现在,成绩还是不错的,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调查中,6成受访者认为经过改革,政府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大家最满意的是,尤其是企业,办事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得到大幅节省。
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也明显感受到了政府权力受到了约束。
改革继续往前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上级权力下放后,上级部门要做好指导以及提供必要的配套措施。现在的情况是,许多权力被下放了,但下一级行政部门不知道这些权力如何行使,所以相关的配套制度一定要跟上,否则就会造成权力在基层的堆积;二是减政才能放权,只有政府机构瘦身,权力的削减才会有扎实的制度基础,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十分必要。
“有权不可任性”
这是依法行政的关键也是难点
杨建华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
依法治国,对百姓来说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去做,对政府来说,是法律没有授权的就不可以做,也就是说要依法行政。
要做到依法治国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让政府依法行政,不要胡作为、滥作为。以前,我们总是对老百姓管理得比较严,做出很多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社会创业,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这就是约束官员的权力,也就是所谓的“有权不可任性”。这是依法行政的关键也是难点。
以前我们官本位思想严重,权是大于法的,官员一句话就可以解决很多事情,甚至超出法律的界限。造成的结果就是权力的行使很粗暴,阻碍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依法行政就是要把这种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明确权力的边界,让权力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这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关键,也是难点,但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合理正常发展至关重要。
浙江在法治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去年推出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明确政府权力的运作规范,对政府权力进行规制,还将各级政府的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纳入考核之中,对政府行政审批权力运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