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间清明时节又将翩然而至,每当这个时节来临时,万物复苏,空气清朗,草木滋长。但更重要的是,远在海外的游子会千里迢迢归国寻根,缅怀祖先、寄托乡愁。
对于世代繁衍的本地人,清明是一柱香、一捧土、一份哀思,而对异乡人来说,“清明”这两个字,就是对遥远故土的一抹淡淡的乡愁。
清明节习俗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合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传统,除了扫墓,还要踏青。如今,清明节有三天小长假,中国民间长期保留的踏青传统也成了城里人清明节的重头戏。
对于杭州桐庐荻浦村的申屠氏家族而言,这个节日的重要程度有如春节。在外的游子,不管离家多远,都要回到故里,参加祭祖,和家人团聚。
碧绿的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成一体,揉捣成软糯香甜的清明果。温润软黏的清明果入口即化,带着淡淡的清甜,也带着淡淡的惆怅。一味带你进入杭州富阳龙门古镇,探寻包裹着乡愁的清明果。
清明扫墓,它不是对传统礼数义务的履行,它传递着对先人的缅怀。传统扫墓,是要让先人看到后代人丁兴旺。人们携带酒食、纸钱等到先人坟前,将食物供祭,为坟墓培上新土,折上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叩头行礼,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然而,总有一些人没办法回乡祭祖。于是“网上扫墓”、“代客扫墓”开始兴起,鼠标点点完成祭祀、或者雇个陌生人跪在祖先坟前,整个仪式与千年的习俗相去甚远。年轻一代尤其是城市青年,对于祭扫等传统风俗的印象逐渐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