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清明解乡愁”系列报道之③
扫墓新方式叫好不叫座 浙江城里人清明祭祖踏青两相宜
2015年04月04日 08:17:4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记者/虞飞 章秋人
【摘要】 清明节习俗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合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传统,除了扫墓,还要踏青。如今,清明节有三天小长假,中国民间长期保留的踏青传统也成了城里人清明节的重头戏。
网上扫墓:城里姑娘李静这样怀念自己的爷爷

  浙江在线杭州4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虞飞 章秋人 首席编辑/赵洁)唐诗有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种传统,在火葬和大型公墓较为普及的城市里,依旧是人们追思亲人、提醒自己不可“忘本”的重要方式,不过,随着清明小长假成为法定假日,城里人过清明,则更加注重踏青——这也是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的一种清明习俗。

  新型扫墓方式叫好不叫座

  网上扫墓方便环保可以点赞

  “我记得小时候,清明前后妈妈都会折金元宝,一折就是几百个,扫墓的时候要烧很久。”祖籍湖北荆州的李静在杭州念完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到现在已经工作了6年。

  “这几年清明节我都没回老家扫墓。”她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她家在城里,小时候每到清明节,一大家子人都会去山里的祖坟祭扫。“我记得那会儿又是给坟头上添土,又是修整墓碑的,动静很大。”李静说,那时候扫墓挺热闹的,还有吹唢呐、哭丧的,现在山里的土葬几乎绝迹,很多城市人都选择火葬和公墓,祭扫方式也文明了很多,改成了献花。而且很多公墓都有规定,要到统一的地点烧纸钱花圈什么的。

  由于常年离家在外,不方便赶回家扫墓,李静就在网上为已故的爷爷和外公、外婆分别建了网上纪念馆。“就是网络上的墓碑,注册、填写资料都挺方便,每年的冬至、清明我都在上面留言、献花,寄托哀思。”

  “网上祭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转移”至电脑网页上的新兴祭扫方式。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创建了一个纪念馆。因为没有呛人的焚纸敬香、也不必长途跋涉赶去墓地,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受到环保人士的提倡,也在年轻人当中逐渐流行。

  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网上祭祀”等新型扫墓方式兴起几年了,赞成的人不少,但去亲人的坟头扫墓仍是主流。“只要心中怀着对先人的感情,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我们也提倡网祭这样绿色环保的做法,但别说农村,大部分城里人在清明这一天,也还是会去亲人坟头墓地拜拜,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没那么容易改变。”

  据浙江省殡葬协会统计,今年清明期间,预计全省扫墓群众将达到1486万人(次)左右,其中,杭州主城区(包括萧山、余杭地区)扫墓群众将达到231.5万人(次)左右。

  关于新型的扫墓方式,浙江在线潮鸣论坛网友也向我们爆料:“现在网上有一种代人上坟的服务,给点钱可以让陌生人带你上坟。”上网一找果然有,价格从100到3999不等。淘宝网上一家生意还算不错的店家说,网上售卖“代人扫墓”,就是为了服务那些清明节想回乡扫墓又回不去的人。这两天,每天都会有人来问服务的细节,他们也列出了非常详细的流程,还提供现场直播或录播服务,如果买家需要,还可以加入一些他们要求的仪式。整个扫墓过程大约20-30分钟。

  记者看到,在商品评价中,买家“尾***伤”(*表示隐藏部分ID,下同)表示:“每年都去,但今年脱不开身,就想到网上说的代扫墓,也不是说形式主义,只是让人去打扫下表示下慰藉。”用户"淡***离"说:“虽然心里挂念,但人真的过不去,也算是一点心意吧,不管怎么样心里还是有点慰藉的。”

  不过也有网友反对。网友“蓝心恬恬”就说:“真要有心在哪里都可以表达,何必要找人去上坟?”网友“杨皓”则更为幽默的表示:“你找别人代扫墓,长辈看了还以为他们找错人了呢。”

  点点鼠标的“江浙沪包邮”扫墓,让人感叹清明扫墓这一悠久的传统正在悄然改变,但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目前大家庭的主导者仍然是比较注重传统的祖辈父辈,扫墓新方式基本上仍在“给别人点赞,自己不响应”的层面上。

杭州人陈先生说,清明节一家人一起祭扫、怀念、踏青,是一个“家”的概念。

  清明节小长假成法定假日

  祭祖扫墓踏青游玩两相宜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的说法,同时三、四月又正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好时节,如《岁时百问》所说“万物生长到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事实上,清明节习俗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合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的传统,除了扫墓,还要踏青。如今在城市里,清明节有三天小长假,中国民间长期保留的踏青传统也成了城里人清明节的重头戏。

  “扫墓主要是缅怀先人,踏青则是表达对春天的希望。”陈先生一家,3月28日、29日两天都去扫墓了。“查了天气预报,之前都是又晴又雨的,就这两天是晴天,气温刚刚好,所以我们赶了早去扫墓。”

  3月28日是今年杭州第一个祭扫高峰日,加之春暖花开,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当天一大早,陈先生一家就忙活开了,妻子在厨房“一人巧作千人食”,噼里啪啦地下锅炒菜。“早上烧出来的菜比较新鲜嘛!”陈先生说,妻子炒菜,他负责买熟食。“烤鸭、素烧鹅等等,三荤三素要搭配好,当然还少不了清明团子、绍兴黄酒。”

  陈先生一家对上坟还是比较讲究的,一阵热火朝天的分工合作,一看时间已经9点了,来不及坐下喝口水,一家人就开车上路了。“怕路上堵,虽然还没到正清明,但是天气好,扫墓的人肯定不少。”果然,9点从河东路的家里出发开往留下镇,到莫干山路、西溪路一带,堵堵停停了好一阵,一路都是去扫墓的车。

  到达目的地已经10点半了,“通往公墓的道路两旁已经停满了车。每年扫墓停车都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今年还是一样。”

  的确,公墓的大型化、集中化,以及小轿车的普遍使用,使得清明节前后的交通拥堵更趋恶化。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对此评价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物力,倾注于“生存之外”的敬祖上。“特别是从步行转变为车行之后,清明敬祖活动中的车子占路情况不断加剧。”

  停好车,和自家的兄弟姐妹相互招呼一下,陈先生一家人就大包小包地向山中走。一路上林木苍葱、溪流环绕,“今天天气好,这边又是有山有水,这就是一家子相约去踏青嘛。”

  沿着蜿蜒的山路找到自家的墓碑后,兄弟姐妹拿出了准备好的酒菜果品,熟练地在墓前摆好,然后斟酒、烧元宝、上香,再和先人唠唠家常,说说工作、生活上的事。

  “清明节,一家人一起怀念亡故的亲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这是一个家的概念。”陈先生说,现在大家工作、生活都忙,城里的兄弟姐妹虽然住得都不远,但很少有时间这样团聚,“像清明这样的节日,正好把大家都聚到一起,结伴到长辈墓前凭吊哀思,表达孝义,扫完墓,一家人再去踏踏青,去农家乐喝喝茶、拉拉家常,感觉很不错的。”

         >>>>“清明解乡愁”系列报道   

         ①人在天涯清明也要回乡祭祖 浙江海外游子的“寻根”情结   

         ②有人抱团回乡有人遥寄相思 浙江“移民”清明思乡浓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