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清明解乡愁”系列报道之①
人在天涯清明也要回乡祭祖 浙江海外游子的“寻根”情结
2015年04月03日 10:43:46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摘要】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间清明时节又将翩然而至,每当这个时节来临时,万物复苏,空气清朗,草木滋长。但更重要的是,远在海外的游子会千里迢迢归国寻根,缅怀祖先、寄托乡愁。

  【前言】:在历史的链条上,清明节肩负起了文化传承与变革的重任。“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更是让“叶落归根”成为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和灵魂的最终归依。因此,无论你漂泊到哪里,家是你永远的牵挂,祖先的墓地永远羁绊着你的脚步,你的心总是在无尽地张望着先人的所居之地。

青田华侨姜文耀祭拜祖坟

  浙江在线杭州4月3日讯(浙江在线首席记者/施宇翔 首席编辑/赵洁) 每年清明节,已故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的胞弟柯受雄总会雇一艘小渔船,漂漂荡荡一个半小时来到浙江渔山列岛,祭奠他的先祖;意大利华侨姜文耀也会拖家带口从米兰飞回青田,来这里寻找他的根……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转眼间清明时节又将翩然而至,每当这个时节来临时,万物复苏,空气清朗,草木滋长。但更重要的是,远在海外的游子会千里迢迢归国寻根,缅怀祖先、寄托乡愁。

  祭祖、寻根是每一个海外游子心中的归宿,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游子们也通过寻根,完成身份的回归和文化的传承。

  青田华侨闯荡欧洲开出一片天

  不忘祖训年年回乡祭祖

  地处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有着“华侨之乡”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初,青田出现了一波出国打工潮,大批青年男女离开家乡,到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寻找他们的“淘金梦”。

  姜文耀便是支这浩浩大军中的一员,那一年,他才22岁,去了一个陌生的国家——意大利。“那时候国外的条件比国内好太多,国外一个月的工钱甚至抵得上国内两年。”

        初到意大利,姜文耀找了一家米兰的餐厅打工,和很多创业者的故事相仿,姜文耀的第一份工作,是给餐馆刷盘子,这一刷就是两年。之后,姜文耀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贸易,从一开始小打小闹地出口小手工艺品,到后来做大服装业,再后来开出连锁商店,姜文耀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年的贸易额在2亿元上下。

姜文耀和家人在意大利

  如今,姜文耀已是意大利青田总商会的会长。饮水思源、结草衔环,生意虽然蒸蒸日上,姜文耀并没有忘记家乡和祖国。近年来,他把重点项目移到了国内,在浙江桐庐,姜文耀牵头搞了一个大项目——中欧城。这是一个集合东西方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综合之城,一期12万方建筑规模。姜文耀说,近年来在省政府“浙商回归”的号召下,他投入了这个项目。希望在欧洲经济仍然不景气的状况下,能为回国投资兴业的青田华侨们提供一个新的契机;项目建成后势必将为桐庐带来新的商机,也会带动当地的就业,是一个多赢的项目。

  在国外漂泊多年,姜文耀从不敢忘记祖训,每年的春节和清明,他都要带着家人,千里迢迢回国祭祖。“我们这一代的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最深,因为我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今富裕了,也不应该忘本。”姜文耀说,这段情感就如同鱼和水,是无法割断的。

  “我们青田的习俗,是每年过年和清明,都要拜祭祖宗。”今年春节,姜文耀一家都回到青田,来到祖辈的坟墓前,清理杂草,点上蜡烛和香,并向先人一一参拜。姜文耀称,清明节,他仍将回到老家,再次祭拜先人。

  目前让姜文耀最为担心的,是关于他子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姜文耀有4个子女,全部出生在意大利,从小就接受国外的文化和教育,姜文耀担心,在那种环境的浸淫下,子女可能会对青田老家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慢慢淡忘。也因此,姜文耀每年都会带一家子回青田拜祭先祖,感受来自家乡最古老文化,“这里是根,我告诉他们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青田人。”

柯受雄几年前在浙江象山石浦

  柯受良弟弟:落叶归根是我心里的梦

  遗憾今年不能回岛祭祖

  从浙江象山石浦码头出发,在海面颠簸一个半小时,看着海水由黄变浅,直至深邃的蓝扑面而来,进入碧海蓝天,就能到达一座风骨傲然的小岛——渔山列岛。

  从渔山岛走出去的台湾人柯受雄,已经不记得多少次登上这座岛屿。

  柯受雄,是已故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的弟弟,他们的父母乃至祖上都出自这个小岛。2003年,柯受良在上海意外猝死,遗体被送回台湾。其实柯受良生前,非常关心家乡的发展。

  柯受雄回忆,现在年年延续的石浦开渔节,就是他的哥哥柯受良发起的。1997年,柯受良多次找到当时的宁波市领导,建议可以在家乡开展一个开渔节,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柯受良的提议得到了广泛支持。那一年,柯受良和弟弟柯受雄为了开渔节的事忙前忙后,终于使得第一届开渔节办的有声有色。在开渔节当天,柯受良还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摩托车特技。

  哥哥逝世后,柯受雄每年都会来渔山列岛看看,“我们的祖脉在这里,这是一种割不断的情感。”柯受雄介绍,1955年左右,渔山列岛的原住民被带到了台湾,安置在台东县的富冈新村。为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村民们又把富冈新村改成今天的“小石浦村”。

  上世纪70年代,小石浦村的第二代开始到外面读书、工作,有的还到了美国、德国。他们开始尝试寄信给大陆的亲人,还真的收到回信。信里附带了大陆这边的照片,大家看了都掉眼泪。而现在,台湾的“小石浦村人”已发展到第四代甚至第五代,第一代大陆移民只有100多人还健在,但总人数已由当初的400多人变成了现在的2000多人。

  每年清明节,柯受雄都会来到渔山列岛,拜祭先祖。从石浦到渔山列岛的船只很少,大部分时间,柯受雄都雇小船进入,过程十分艰辛,却从未阻挡他祭祖的决心。但今年的情况让老人有些伤感和遗憾,“今年清明岛上的气候不好,小船很难进入,我问了好几家,都说不能上岛。”

  不过,祭祖的习俗还是不能忘记,柯受雄透露,等过一段时间,他会在小石浦村组织一个民间活动,届时将带一个30人左右的团来渔山列岛祭拜先祖并省亲。

  采访最后,记者要柯受雄谈谈对家乡的情感,老人的一番话让记者感慨万千,“落叶归根是每一个在台石浦人心中的梦,我们的根永远在这里,不会忘记这块土生土长的土地。”

  民俗专家:老一辈华人都有“寻根”情节

  子女观念逐渐淡化

  在中华大地,清明祭祖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汉书·严延年传》中就有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华人走出国门,但很多华侨、台胞都没有忘记这一传统文化。

  据浙江省出入境管理局统计,2014年浙台出入境旅客达约52万人次,2015年截至3月31日为止,约为11万人次;2012年-2014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浙台出入境旅客每年增幅达8.4%。

  浙江省侨办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浙江在线记者,华侨回国举办各种经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每逢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归国的华侨也趋于增多的趋势。

  采访中记者发现,老一辈的华侨、台胞对祖国、家乡始终念念不忘,他们心里总有一个叶落归根的心愿,不过他们的后代,秉持同样观念的则相对较少。

  谈到这一现象,民俗专家、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表示,老一辈华侨、台胞之所以心系祖国家乡,和他们在故乡长大的背景分不开,他们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都是在祖国完成,所传承祖先、祖辈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会跟随自己一辈子,所谓“寻根”,这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

  而他们子女观念远没有祖辈父辈迫切,也和其生长、教育环境有关,这些子女多数没在中国大陆出生,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大不相同,对祖国、家乡的概念可能只是听长辈谈起。

  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一些“网上祭拜”或者“代祭”,让很多年轻人感觉祭祖可以用快速、简单的方式解决,而忽略了最根本的传统文化,陈华文表示,这种方式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清明解乡愁”系列报道

  ①人在天涯清明也要回乡祭祖 浙江海外游子的“寻根”情结

  ②有人抱团回乡有人遥寄相思 浙江“移民”清明思乡浓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