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瑞安一家五口全登记捐献遗体 瞧,这有爱的一家人
2015年04月09日 06:03:5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徐齐 瑞安日报记者 黄君君

  吴永安一家人合影,前排右为陈锦红、左为吴雷,后排中间为吴永安、左为吴萍、右为吴云。

   浙江在线04月09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徐齐 瑞安日报记者 黄君君)4月7日,清明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上午,瑞安市红十字会迎来了5位特殊的访客——吴永安、陈锦红夫妻和他们的3个子女。在亲人的陪伴下,陈锦红和小儿子吴雷在遗体捐献表格上郑重签下了名字。自此,这一家五口全部完成了遗体捐献的相关程序。

  在整个瑞安市,遗体捐献登记在册的为11人,吴永安一家就占了5名。“‘全家总动员’式的遗体捐献此前从未听说,吴家人的精神值得称道!”获悉这一情况后,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也不禁“点赞”。究竟是怎样的家庭,能在“生死大事”上如此开明?记者来到瑞安,试图解开这个谜。

  “水喝完了,瓶子留着有什么用?”

  从家里到瑞安市红十字会的路,67岁的吴永安再熟悉不过了。2012年底,他来此独自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2013年3月,他带着女儿吴云和二儿子吴萍来此签了协议;这回,最后两位家庭成员也来了。

  对于允诺捐献遗体的初衷,吴永安说:“以前做生意时,曾多次出国考察,发现有些国家考驾照时,要填一个表格,大致内容是:如遇车祸意外,驾驶人愿不愿意捐献遗体或器官。我觉得这种在死后还能回报社会的做法值得提倡。”回国后,吴永安四下打听捐献事宜。

  2012年11月,吴永安瞒着家人,到瑞安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但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协议生效还需要有直系亲属签字。

  “要家属同意,不如让大家一起捐!”吴永安一想,索性动员起子女。几天后,他召开了家庭会议,跟子女们说:“人生就像一瓶矿泉水,水喝完了,瓶子留着有什么用?给有需要的人不是更好?”吴永安还总结出“十六字真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活有意义,死不占地”。

  吴云坦言,父亲刚提出时,她和弟弟们都“傻了眼”。“我们都是三四十岁的年龄,哪想过‘卷铺盖’时候的事呢!”

  “当有一天,你们的亲属躺在医院里需要器官移植,如果没人愿意帮忙,你是怎样的心情?要想这个世界好,我们自己要先发光!”就这样,吴永安劝说两个多月后,姐弟俩想通了。

  2013年3月,吴云和吴萍在父亲陪伴下来到瑞安市红十字会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我在签遗体捐献协议书的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升华!”吴云说。

  “生命太宝贵了,要活好每一秒!”

  比起同龄人,67岁的吴永安显得活力四射。他甚至喜欢别人称他“小吴”。很难将眼前这个说话语速极快、热情四溢的人和他的年龄联系起来。

  吴永安创办的塑料机械制造企业在业内小有名气,五六年前,吴永安开始将企业事务全部交托给3个子女,自己则放开手脚实践各种兴趣爱好,包括骑独轮车、杂耍、萨克斯、魔术、二人转手绢等绝活,还有写诗、书法、写散文等文艺创作。

  几乎每个清晨,吴永安都会带着他的独轮车、萨克斯、魔术道具、手绢和一沓子文明出行宣传单来到瑞安的公园或广场。只要有吴永安在的地方,周围都会迅速围起一圈人。在人们的欢呼声里,吴永安像一个少年,一边踩着独轮车,一边吹起萨克斯,或是玩起杂耍。掌声过后,吴永安总会拿出文明出行宣传单,发给旁边的人们。

  早晚高峰时,吴永安一有空就会站在瑞安市区的各个街头,一边协助交警疏导交通,一边发放文明出行宣传单。这件事他坚持了整整7年,也因此获得了温州市“十佳助警市民”、“省公安厅一等奖章”等荣誉称号。

  “生命太宝贵了,我们要不断付出、不断绽放它的价值,要活好它的每一秒!”吴永安说。

  [相关新闻]

  我省3200人登记器官捐献

  据了解,自2010年我省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器官(遗体)捐献从不被认可到逐渐被民众理解和接受。眼下,像吴永安一家人那样心怀大爱的群众正越来越多。仅2014年一年,浙江实现器官捐献129例,首次单年内捐献数量突破100例。

  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200余人签署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实现人体器官捐献322例,挽救了众多垂危的生命。

标签: 遗体捐献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