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仙山蒋冰之摄
避暑胜地
华顶峰为天台山脉主峰,海拔1098米。从峰顶鸟瞰群山,重重山峦犹如莲花,此峰正处在花心之顶,古时“花”通“华”,故名华顶。唐释灵彻《华顶》诗云:“天台众山外,华顶当其空。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华顶山高气寒,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5℃,是得天独厚的清凉世界,盛夏时理想的避暑胜地。在那里,我们还能见到华顶独有、构造独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房子——茅篷。
四绝四奇
华顶风光四时迥异:早春万象更新,新茶吐绿,芬芳袭人;初夏杜鹃花开,漫山遍野,如霞如锦;金秋云浪滚滚,林木笼烟,似仙似幻;隆冬雪景雾凇,玉树银花,分外妖娆。云海、日出、杜鹃、雾凇,被誉为“华顶四绝”。其中“华顶归云”为天台山十景之一。
华顶文化积淀深厚。葛仙翁于此炼丹、植茶,遗有丹井、茶圃;王羲之在此学书、抄经,留下墨池、经洞;智者大师居此拜经、修行,建起道场、经台;李太白登此吟咏、放歌,《天台晓望》名垂千古。唐宋以来,无数文人雅士登临华顶,留下了大量诗赋游记,使华顶在千年之前就已名闻华夏。葛仙植茶、书圣学书、智者拜经、诗仙放歌,被誉为“华顶四奇”。
羲之学书
王羲之当年居华顶时,其书法已少有名气。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王羲之非常气愤,正想发作,斥责道士的无理;但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所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道遇上了高人。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向他传授这篇书决。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
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白云先生”。白云先生字“紫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天台华顶因此成为兰亭书法的源头,留下了一代书圣习练书法洗笔洗砚的“王羲之墨池”和列帛书写黄庭经的“黄经洞”,向后人述说王羲之在天台山学书的经历。
《白云先生书诀》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约孙绰、谢安、支遁等41位文人雅士在兰亭曲水流觞,其中26人即席所赋37首诗词准备汇编成《兰亭集》。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写下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
三日后,即永和九年三月初六,王羲之想起他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段历史,于是写下了《白云先生书诀》。这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其书诀为:
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阳气刚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紧则劲,险则峻;内贵盈,外贵虚;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望之惟逸,发至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言讫,真隐,予遂镌石以为陈迹。惟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将军王羲之记。
(陆树栋)
名家画天台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上海嘉定人。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款识:天台山主峰曰华顶,以其近海,水气蒸腾,故常在云雾中。
1.杜鹃仙姿清泉石上流摄
2.华顶寺陆树栋摄
3.华顶日出范旭初摄
4.华顶归云张莹摄
5.雪后杜鹃林张清秀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