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行进浙江 精彩故事
千古传诵的刘阮洞在哪里?
2015年05月18日 10:39:06 来源: 天台报 沃野

  油画《桃源遇仙》刘文进绘陆树栋摄

  桃源春晓高弘奇摄

  刘阮遇仙为什么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千古传诵的遇仙处刘阮洞又在哪里呢?

  自古以来,浙江天台山名气最大,最具魅力的还数刘阮遇仙的桃源。历代文墨客或诗或文或戏曲写得最多的是桃源,历代民间百姓传得最广最久的也是刘阮遇仙的故事。桃源坑至今尚未开发,明明没啥好看,但游客还是络绎不绝,逐年增多,原因就是刘阮遇仙这个故事本身太美太迷人了;游客看后大多失望,觉得其实风景与美丽传说相去甚远,其主要原因就是找不到当年刘阮遇仙的那个洞。应该说,桃源景区的落脚点和高潮都在这个洞上,游客来此没有不想看洞游洞的。没有洞、看不看洞,或搞不清哪个是刘阮洞,实在叫人不舒畅,不美气,就像看一出没有高潮的戏那样索然无味。最近,笔者在桃源坑迷仙坞金桥潭之上,偶然发现了两个非常幽美、洞底一线相通、洞身互相垂直的大床式山洞,十分惊喜,经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考证研讨,认为此洞就是传说中的刘阮洞,或说此洞是古代劳动人民赖以口头创作刘阮遇仙故事的模特洞、原形洞。

  一、虽是传说实有洞

  要探寻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刘阮洞,首先要探寻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刘阮这二个人。

  刘阮遇仙故事最早是出现在汉代的民间口头传说中,最早形成文字记载的是晋干宝的《搜神记》,题目是《刘晨阮肇入天台》,内容是说刘阮二人来天台取谷皮,经十三日,饥、见桃,摘吃后,被二仙女邀去结为伉俪,住半年方回。一般来说,古代传说中的内容多神化,但姓名地点多真实,刘晨阮肇这两个姓名,特别是“肇”这个冷僻字,如果不是原名如此,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是不会用的。其次,同录于《搜神记》中的其他人物,如彭祖、姜太公、武王、葛玄、华佗等,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的。再次,嵊县至今仍有刘阮庙和刘门山、阮涧、阮公坛等地名,附近居民多姓阮。清代一些书籍和地方志也都认为刘晨确有其人,后裔刘尚义移居到广西贵县,于唐神龙元年(705)生下歌仙刘三姐,《文汇报》1987年11月7日载有专家论文《刘三姐确有其人,其祖先是天台刘晨》。

  既然刘晨阮肇确有其人,那他们到天台山采谷皮也应该是确有其事。汉末时代兵荒马乱,时疫人祸,老百姓入山采药治病是情理之中。刘阮二人在深山里经十三日又半年,住在什么地方呢?撇开遇仙之神话,作为真实的人肯定是住在山洞里的,除此,别无选择。所以说,刘阮当年赖以住宿容身的洞肯定有,而且肯定近水可火能够生存的。要是此洞既美丽隐蔽又方便生活的话,那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仙境了。这就需要研讨第二个问题,究竟哪个洞是刘阮当年曾经住过的山洞?

  二、过尽千帆皆不是

  哪个洞是真正的刘阮洞呢?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知探寻过多少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宋郑至道在《刘阮洞记》一文中,认为刘阮洞在金桥潭中,“潭清澈渊澄……中有洞门,潜通山底,其深不测……”这分明是神话,作为现实中的人住在水潭里岂不淹死?所以说,郑至道所说的刘阮洞肯定不是汉末农民刘晨阮肇来山采药时曾经住过的山洞。其实,郑至道也没有到过金桥潭之上的那个山弯。

  明徐霞客两次考察桃源,第二次倒是爬上了那个山弯,“余昔来瀑下,路穷莫可上……今忽从右崖丛莽中寻得石径,冒雨拨棘而上”,只见两坑在此分支,左右两支瀑布,却没有发现近在眼前却隐蔽在草木之中的真正刘阮洞。其实,此洞在两支瀑布之间的山坡上,不到洞门口也实在看不见。

  明临海王太初先生士性“贾山构室,住坞寻真,自必得真洞,然空怀二娥之窈窕,妄冀伉俪夫仙妹,痴矣夫金桥潭畔”,最终也没找到真洞。

  清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说,他读郑至道《刘阮洞记》后“飘飘有凌云气”,“请庵僧引道。僧言:予谢游人,以此洞湮灭久矣,今特为子指之……乃辞涧道,从庵后岭上,二里许……从岭檐斜行四五里……如蚁行壁上,始得一洞。洞旁俱绝壁,下深万丈……”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刘阮洞已经“湮灭久矣”,庵僧带齐周华从另外一条道去看的是另外一个洞。此洞后人称之为桃源洞。但桃源洞不等于刘阮洞。笔者以为,桃源景区所有洞穴可统称为桃源洞,而刘阮洞则是特指刘阮当年采药曾经住宿过的山洞。水磨岭头悬崖峭壁上的岩洞一来方位不对,二来离水源太远,三来太陡太险又太小,两个人根本躺不下去。作为现实中的汉末农民刘阮是不可能住这里的,所以此洞也绝非刘阮洞。

  今有民间旅游热心人把距羊坑西北一公里的仙人洞当作刘阮洞,虽是好意,却不真实。此洞阔约十米,高深均四米左右,可容百多人,作为真实的二个采药人住似乎太大了点,何况离传说中的仙女化衣带为桥的金桥潭太远了,既然早有俗名“仙人洞”,就不是刘阮洞了。当然,在找不到真正的刘阮洞情况下,以此洞替代就另当别论了。

  三、刘阮真洞在眼前

  真正的刘阮洞究竟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此洞就在迷仙坞金桥潭之上的那个山公式。清潘耒《游天台山记》云:“涧有九折,愈折愈奇,山塞路穷,望若无路,飞梯一转,灵境豁开。”我们就把这个山弯姑且叫做灵境坞吧,因为我们现在考察时也是爬上一根独木梯才到达这里的。

  灵境坞分为二坑,再也无路可走,西坑可望桃源水库外的引水坝,北坑名叫羊坑,坑上崖头有瀑直泻坞底。刘阮洞就在瀑布旁的山坡上,洞是岩洞,岩上又有土层,土上长满草木,无路可走,所以不易发现。洞口一个朝东,出洞就是瀑布;一个朝南,下洞十数步就是溪涧。东洞幽深,南洞高旷,每洞差不多有一张大床那么大,躺一人宽敞,躺两人刚好。两洞洞底有一线相通,可以喊话;洞口洞顶都是杂树生花,藤蔓倒挂,非常幽美。

  为什幺说此洞就是刘阮洞,其理由有三:

  一、洞身方位与传说中的刘阮宿处方位惊人的相同。晋干宝撰的《刘晨阮肇入天台》载:“因邀还家,南、东二壁各有绛罗帐……夜后各就一帐宿……”南朝宋刘义庆《刘晨阮肇》云:“南壁及东壁下各有一大床,皆施绛罗帐……至暮,令各就一帐宿……”笔者以为,上述二文中均提到的南、东二床,就是现实中的南、东二洞。记载越古老越接近事实真相,真实的采药人刘阮一宿南、一宿东,夜里枕着瀑声人眠,至于仙女来就寝不过是做梦,或刘阮回家后对邻居之夸口。夸口传说可以神乎其神,但地点方位一般不会特意改变,否则为什么不说北、西二壁或北、西二床呢?为什么不说刘阮入普陀山遇仙呢?

  二、两洞景色幽美,与传说中的仙境很相吻合。洞外野桃很多,桃花盛开,就是仙境中的“绛罗帐”,瀑布叮当响就是仙境中的“帐角悬铃”,洞口藤蔓倒挂,花草乱长就是仙境中的珠帘“金银交错”。当年采药后生刘阮住在如此幽美的山洞里,夜里还不想入非非么!

  三、更重要的是此洞近水可火,既幽静又方便,生存条件颇佳,住上半年不回家根本不在话下。传说中的刘阮就是住了半年之后才回家的。要水,下洞十数步就是溪流;要火,山坡上多的是自然枯黄的柴木;要吃饭,除了野桃之外,还可打山羊等野物烧煮。南洞至今还留有木炭,不说是当年刘阮住宿时留下的,也肯定有后来山民曾在此住宿过。

  根据上述研讨考证,笔者斗胆肯定,这两个一南一东洞底一线相通的大床式山洞就是刘阮洞,或说是当初刘阮遇仙故事赖以口头创作出来的模型洞。

  (沃野)

标签: 天台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