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今天是6月6日,也是网络上所说的“信用日”,芝麻信用和全时便利店一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上午一切井然有序,下午“无人超市”风云突变,“不付钱者”或者“没付够钱”的事情就此出现。(6月6日央广网)
“无人超市”测试不出诚信问题答案
“无人超市”、“无人商店”等并非新鲜事物,此前江苏、福建等地,都有人搞过,但大多因为占便宜者不少而最终经营亏损,关门大吉。因此,这样的测试根本没有必要。甚至,如果非要以此测试信用,难逃哗众取宠之嫌。
“无人超市”明显也测试不出任何信用问题的结果。一方面,信用不是测试出来的,而是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互相依托的一种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无法测试,也经不起测试。另一方面,如果10个人守信,1个人不守信,少数不守信者弄跨了“无人超市”,我们显然也无法得出人们有没有信用的答案。
信用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无人超市”将信任给了消费者,消费者以信任回报,这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但目前来说,这种完全的信用还缺少必要的条件和环境。比如一些人的素质还不够高;比如我们还缺少必要的信用体系,缺少相应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等。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无人超市”信用测试,无疑也是自寻烦恼之举!(张爽)
“无人超市”验证信用的另一面
信用是诚信的评价与运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诚信信用度高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取更多的便利与实惠;二是不讲诚信信用度差的人,受到制约甚至惩处,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受限。很明显,信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激励,一面是制约,正反两方面的落差使得诚信具有含金量。
不过,社会讲诚信的氛围稀缺,除讲诚信的人吃亏之外,更关键的原因在于不讲诚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具体到芝麻信用与商家进行“无人超市”的实验,其结果没有任何意外,然而贪图小利、不讲诚信的毕竟只是少数人。但就是这些少数现象,不仅推高直接的防范与管理成本,也会消耗社会的人际信任,催生出“扶不扶”之类的信任危机。
“无人超市”验证信用的另一面,它的意义不在于“无人超市”的信用销售模式能不能被复制。而是通过测试,让全社会反思:信用怎么评价,关联的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应该设置哪些门槛甚至禁区?当务之急是尽快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让失信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可能最大限度堵上社会违信的“破窗”。(木须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