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如何建设美好家园? 浙江的基层“当家人”“拼”了
2015年06月11日 21:06:07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记者/吴振宇
【摘要】 在浙江大地的28000多个行政村、4000多个社区里,活跃着一批基层的“当家人”。他们年龄、生活经历与性格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活跃于“两美”浙江建设的第一线,都有着与群众心贴心的质朴热情,让所在的村、社区焕发出新的面貌,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村貌

  浙江在线6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吴振宇  编辑/马丽红)在浙江大地的28000多个行政村、4000多个社区里,活跃着一批基层的“当家人”。

  他们年龄、生活经历与性格爱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活跃于“两美”浙江建设的第一线,都有着与群众心贴心的质朴热情,让所在的村、社区焕发出新的面貌,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日前,浙江在线记者相继走访了数位来自浙江各地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听听他们对建设美好家园的新思考、好想法。

  嘉兴南湖区桂苑社区党委书记吴亚萍:

  构筑网络平台搭建民意桥梁

  每天刚到办公室,嘉兴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的党委书记吴亚萍都会打开电脑,看看社区博客上居民的留言。

  这个社区博客从2007年开通至今,已经累计收到了近2000条居民留言,吴亚萍都一一进行了回复与解决,让这个博客成了社区不可或缺的网络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通讯工具的变迁,社区里的QQ群、党员微信群也相继建立,吴亚萍一整天都要关注各群动态,了解社区居民的意见诉求。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手段,吴亚萍和同事们服务社区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

  2002年,从国有企业离职的吴亚萍来到了桂苑社区的居委会工作,14年来一直服务着这个拥有4200多户、近万居民的社区。

  吴亚萍告诉浙江在线记者,桂苑社区几乎全部由居民小区所组成,是个典型的老城社区。部分区域的居民楼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改造。

  因此,下水道堵塞、道路照明损坏、小区停车难……解决家长里短的许多琐事都成了吴书记的日常功课,她也以自己的真诚服务和热情干劲赢得了大家的赞誉。自从建设起社区博客等网络服务平台后,居民们的生活联络平台更加便捷。

  流动党员管理一直是基层党组织的一个难题。目前,桂苑社区当中的流动党员也通过网络实现了有效的组织管理,让流动党员过上了网络的党组织生活。

  现在,吴亚萍和她的同事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服务社区居民的微信公众号,希望通过这个新的载体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继续服务社区的居民,让他们足不出户获得服务资讯。

  杭州余杭区龙旋村党委书记张娟:

  联系驻地企业支持村庄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龙旋村的“80后”党委书记张娟,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六个多年头。曾经是一名军人的她,有着一身干练果敢的气质。

  龙旋村位于城乡结合部。2009年,时年不足27岁的张娟通过跨村公开选拔当上了龙旋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这个“丫头书记”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村里基础条件差,集体经济薄弱,外来人口众多,开展工作又难以获得村民的信任……

  “累得一个月瘦了十斤。”张娟说,最初的日子虽然非常艰辛,但自己始终相信,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能赢得乡亲们的信任。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还建起了卫生服务站,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现在,张娟又开始对龙旋村的发展勾勒出新的规划。张娟认为,龙旋村地处城市边缘,村庄发展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不能盲目跟随别人。她眼中的“美丽乡村”,“应该是家家户户有美丽的庭院,让村民在自己的家园中享受幸福的生活”。

  随着城市产业布局的变迁,多家企业开始相继入驻龙旋村,为不少村民在提供了就业岗位。通过张娟的努力,现在这些外来的驻地企业也成为支持村居建设的重要力量。

  张娟说,“驻地企业和所在村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也积极和企业开展沟通,通过他们支持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的文化活动。这对于很多处于和龙旋村相似区位的村庄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娟告诉记者,要想需要群众时“一呼百应”,就要在服务群众时“有求必应”。两年前,张娟考上了镇里的公务员,但难以割舍乡亲们的她却毅然决定继续留在村支书的岗位上,继续服务这里的群众。

  温州平阳县冯宅村党支部书记郑有才:

  拓展养老服务营造幸福晚年

  “生日快乐!”面对村干部送上的温馨祝福,冯宅村90多岁吴德明老人收到一个精致的生日蛋糕后非常激动:“以前很少过生日,别说是子女,就是自己也常常忘记这个日子,村干部们实在太有心了。”

  给老人送上的这个祝福,就是村支书郑有才给村里定下的规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地农村出现“一村半白首”的现象已经不是个例,郑有才所在的平阳县万全镇冯宅村也是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用郑有才的话说,“老年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为了让村里的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这个并不大的村子把集体收入的近50%全部花在了老年人身上。

  在郑有才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许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每天有了送上门的热饭热菜。

  一位叫王敬爱的失明老人,因为子女常年在外生活不便,郑有才就主动把他接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时常前去看望,老人感动地说郑书记“比自己的儿女还要贴心。”

  让老人生活过好,还要让老人精神开心。带着这样的想法,郑有才想方设法为老年人营造出了资源丰富的文化环境。他告诉记者,通过建设村文化礼堂、文虎广场、图书室,让村里老年人的文化活动一下子丰富了起来,也使很多老人一改过去足不出户的生活习惯。郑有才还和村主任两人带头当起了太极拳教练,为老人们练习示范。

  在冯宅村,流传着“卖技”,它是以口头演唱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曲艺,主要流行于浙南飞云江以南的万全平原一带。这是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卖技”的传承人仅剩下几位年迈的老人,郑有才又鼓动他们传授技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

  “今后我们还希望进一步建设条件更加优越的老年公寓,加强村干部养老服务的相关培训,还要让村里的下一代继续传承‘孝’文化……”说起未来的计划,郑有才满怀激动。

【专题】“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责任编辑: 马丽红

标签: 美好家园|村书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