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萧山7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马丽红 编辑/胡芸)盛夏一到,浙江蔬果飘香,正是腌制企业的生产旺季。可一提起盐价,萧山腌制企业老板吴新明就语速加快,他狠狠地捶了下办公桌,“这盐价太高,我们快无路可走了。”
吴新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腌制加工,跟盐“杠”了大半辈子。过去供销社的盐价走低时,萧山腌制产品热销日本、韩国等地。但近年来,盐价“一路高歌”,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下降,部分企业因不堪重负而关门倒闭。
萧山酱腌文化岌岌可危
全区5年时间总用盐量减半
酱腌菜,对萧山人来说感情很深。尤其是萧山萝卜干,因口感佳而扬名海外。2014年,一家腌制企业申报的酱腌菜制作技艺,还进入了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近年来,许多腌制企业却因为成本迅速上升纷纷倒闭转行。浙江在线记者从萧山区盐业公司获悉,2007年-2008年,该区每年消耗4万吨盐;而现在只有2万吨的用盐量,5年时间内总用盐量减半。据了解,目前全区仅剩八九十余家企业,其中一部分已名存实亡,正等待拆迁。
吴新明的酱腌厂虽然活了下来,但他告诉记者,厂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成本太高,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和盐价。
为降低成本,最近吴新明打探到了食盐改革的“风声”:5月10日,国务院下达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其中食盐生产限额计划审批、分配调拨计划审批和干线运输计划审批全部被取消。6月13日,吴新明壮着胆子,从杭州市上城区一家正规盐业公司以650元每吨的价格购进,以寻求降低自己的腌制成本。
杭州各地区盐价有差异
市内跨区域购盐遭扣押
让吴新明没有想到的是,刚买进5吨腌制用盐,两天后,萧山盐务局拖走了他家剩下的一吨多盐,其理由是腌制用盐属于食盐范畴,食盐专营政策仍未放开,需继续执行。
“为什么萧山的盐比起周边要贵?有哪条法律规定我们不能从杭州其他城区购盐?又有哪条法律说腌制用盐属于食盐?”吴新明试图向萧山盐务局询问,但对方却无法给出明确回应。
据另一位腌制企业老板李有光反映,盐的成本已占所有成本的三分之一。他向记者解释:“现在成本太高,酱腌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现在出口量已降低了70%左右。”李有光打听到,江苏腌制用盐才500多块钱一吨,连周边的绍兴盐也便宜许多,唯独萧山盐价“趾高气昂”。
萧山区盐业公司相关人员向记者解释,10年前,萧山盐就维持在每吨860块钱左右,属周边地区最低价。建德、绍兴、桐庐等地的盐价接近千元每吨。“每个地区盐价不一,因为运输成本不同。”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各地区盐价确实没有统一。例如,建德市盐价为980元每吨,余杭区无碘盐889元每吨,加碘盐1041元每吨……各区之间禁止跨区购盐。
“盐价降下来,我们企业的日子会好过点。”李有光告诉浙江在线记者。
腌制企业对盐价不满
有人因私盐交“罚单”
自1998年萧山盐务局接管食盐专营以来,大部分腌制厂的当家们心里有点“小委屈”。
李有光今年50多岁了,从1994年就开始做酱腌菜。他曾跟萧山区盐业公司反映过消费诉求,可是盐业公司对此置之不理。
记者在一酱腌池边看到,一名酱腌工人正拿着“利器”——一块锋利的碎地砖顺溜划开印有“雪涛”字样的盐袋。之前,李有光就向萧山盐业部门反映,盐袋的封口绳能否设计得更简单点?结果无人回应。多年来,工人们也已经习惯了用碎地砖划开两道尼龙绳。
另外,工人还要用手从100斤盐里去翻捡一张火柴盒大小的纸质“合格证”。李有光说,如果没有及时捡拾出来,就会被揉在酱腌菜里。“为什么不能将合格证缝在盐袋封口处呢?这些都是小细节,可是细节能决定企业成败。”
除了这些细节外,他最不满的还是盐价。他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天要用15吨盐,每吨15块钱的运费,每个月的运费六七千块钱。”他说,“酱腌菜都是薄利多销,盐价降不下来,我们就很难生存。”
据了解,近年来萧山许多腌制企业曾对“坚挺”的盐价表示不满,浙江在线记者了解到,当地一批酱腌企业因买私盐而交过“罚单”。
当记者走访萧山一家腌制企业问及盐价时,遭到了老板的拒绝: “不想谈盐。”
2005年,一位酱腌老板因大量购买便宜私盐而被判处一年半的有期徒刑。结束监狱生活后,随之也关停了手里的酱腌厂。
这位老板本来答应接受记者采访。当他走到预约地点后又折返了。他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提起盐,我就头痛,虽然10年过去了,我真的不想再提了。”
(本文中吴新明、李有光等均为化名)
浙江在线记者将继续展开调查,持续关注盐业改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