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小木屋图片由桐庐县旅游委员会提供
富春江石舍香樟图片由桐庐县旅游委员会提供
浙江在线03月13日讯 凭借好山、好水、好空气,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桐庐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洁净的村庄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
据浙江省桐庐旅游部门统计,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黄金周,桐庐共接待游客18.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1%,其中旅游景区(点)门票总收入54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9%。
桐庐县旅游委员会负责人说,春节期间,尽管由于连续的阴雨天气,但桐庐的旅游总收入不降反增,旅游效益突显。
据统计,2014年,桐庐接待游客10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0亿元。
游客的纷至沓来,是桐庐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桐庐县委领导说,绿水青山不仅要成为展示今日桐庐的“金名片”,也要成为桐庐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让美丽经济最终化为农民的美好生活,成为桐庐经济的不竭财富。
别样乡野最风情
走进秀美的桐庐乡村,仿佛走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山花烂漫、硕果飘香的“世外桃源”阳山畈;背山临水、“家家都在画屏中”的芦茨;百江紫燕山的高山氧吧;深澳古村落的青石黛瓦,一个个风情各异的特色村落像散落的珍珠镶嵌在桐庐的画屏中。
从杭新景高速富春江出口下,沿江而上,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四周山峰陡立,树木葱茏,这里是浙江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创建试点——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
体验区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以富春江镇的芦茨、茆坪、石舍三个村及国家级风景名胜严子陵钓台、白云源两个著名景区为基础,以农家最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为体验内容,依托区域内独特的山水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突出打造“至慢”乡野生活。
走进芦茨老街,黛瓦白墙的古民居,游人在这里可以品尝芦茨红茶,体验胡记馒头和妈妈灰汤粽制作,看一看老师傅巧手现刻的木雕。而村前的芦茨溪,溪水潺潺,野鱼畅游。站在看不见垃圾的村道、窗明几净的农家小院,望绵延绿色,闻鸟语花香。
“向晚钟声夕阳远,莲香风里皆是禅。”漫步环溪村,“莲坊迎宾”、“水口晚钟”、“双溪流芳”、“五杏开泰”、“爱莲朝宗”……一步一景,步移景换,处处让人置身画中。
踏步江南镇荻浦村,黛瓦白墙的徽式村落、曲折宁静的街巷、遮天蔽日的古树……,则时时流露着江南独有的水乡风情。
近年来,围绕全域景区,桐庐从农村的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以及群众基础等实际出发,以特色村为节点、中心村为核心、景观带为轴线,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以点聚片、以片集群、串点成线,将灵动的富春山水和各个风情村镇巧妙结合,打造出“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等5条乡村风情带,推出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等系列节庆活动,培育了25个风情特色村(点),让桐庐乡村“处处是景、时时见景”。
“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美食。”桐庐县旅游委员会负责人介绍,看江南古村落,赏明清建筑的精美;住畲乡农家乐,饮玛瑙般的红曲酒;品美味农家土菜,尝时令春江鱼鲜;参加独具乡土风味的农事体验……,还有华夏中医药养生旅游节、杭州桐庐山花节、莪山“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富春江亲水节、慢生活体验节、乡村音乐节、江南时节等等。“现在,桐庐乡村一年四季皆可游。”他说。
事实上,桐庐乡村原生态的风景、古朴的民风,吸引住南来北往的游客目光,也让游客从走马观光到驻足品味。
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目前,桐庐通过绿道和水路游线把分散在各处的乡村美景进行串联,努力整合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富春山居图实景地”。重点打造的集生态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娱乐、农事体验、运动养生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形成桐庐生态环境优美、设施服务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83条主要河流全部可下河游泳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地处浙江西部的桐庐,位于“西湖-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段,镶嵌于青山绿水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独树一帜的山水风光,吸引了历代无数的文人墨客。
在桐庐县委领导看来,桐庐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响的品牌也是生态。也因此,在各个不同的场合,桐庐县委领导都反复强调:宁可速度慢一点,也要保护好山水。
为此,桐庐强化了“环境立县”理念,先后发布实施了《桐庐生态县建设规划》、《桐庐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桐庐”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桐庐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桐庐县美丽乡村村庄景观整治规划方案》等,围绕“中国最美县”定位和“美丽中国、桐庐先行”目标,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规划先行,就有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制度化保障。”桐庐县委领导说,现在桐庐生态文明的举措可以说做到了“全域监管”,县领导联系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纪检、组织、督查考评等部门创新执纪模式、健全评比方式、完善考评机制,以问责、评比、考核管理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据悉,去年,因环境治理问题,桐庐县纪委书记就直接约谈了4个乡镇的一二把手及8个部门的相关领导。
桐庐还开放了公众投诉电话、微博微信举报、媒体曝光等多种监督渠道,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度,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乡镇交界断面水质考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考核等工作纳入乡镇、部门的年终综合考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中,桐庐把全县183个行政村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个示范村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行动、农村生态人居建设行动、农村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了农村生态人居体系、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农村生态经济体系和农村生态文化体系等四大体系的建设。
去年,在实现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全覆盖后,又实现了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综合化利用的全覆盖。并在浙江率先建立了村级专(兼)职规划员队伍,率先推行跨乡镇交接断面水质监测通报,率先实行河长制,组建公安环境犯罪侦查大队等。
据统计,为开展“五水共治”,打造最美县域,2014年以来,桐庐关停拆除的畜禽养殖场就有268家(户),关停拆除水产(温室)养殖场21家(户),电镀企业、造纸企业、印染厂与石材企业更全面的实施整治提升。
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打造出桐庐“乡村村村有景点、田园处处是风光”的乡村休闲旅游景观,造就了桐庐群山拥翠、绿树浮岚、碧水微荡的全县域如画山水、诗意家园。
据监测数据显示,至今,富春江桐庐段出境断面水质连续七年优于入境断面水质,83条主要河溪全部达到“能游泳”的三类水质标准。
青山绿水培育出农村经济新业态
一江富春水,一席桐庐梦。桐庐以“美丽经济”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同频共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相互交织,生态之美与生产之美相互融洽,铺就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华美转身,生态经济成为了桐庐经济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近年来,桐庐在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旅游功能的配套和设施建设,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凸显桐庐特色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延伸特色产业链,推动“建设村落”走向“经营村落”,培育出桐庐农村经济的新业态。
民宿产业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2013年,桐庐启动“乡乡有民宿”计划,一年多时间,已经形成20个民宿示范村,有14个乡镇做到了“乡乡有民宿”。初步统计,到目前,桐庐全县民宿床位总量超过6000张,占到全杭州地区民宿数量的四分之一。
民宿成为城市游客体验乡村农家生活的好去处。据介绍,今年春节,白云源的“悦延居”、旧县街道的高山湖“裸心园”、莪山的“秘境”、环溪村的“忠莲雅居”,这些特色民宿全部在年前就被预订,春节七天入住率都在98%以上。
2014年,桐庐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220.3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42亿元,并带动了近亿元农产品销售。美丽经济最终化为了农民的美好生活,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成为桐庐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桐庐县委领导说,“美丽乡村”不仅要成为桐庐新农村建设的响亮品牌,也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样本。
2月28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桐庐成为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的提名城市。之前,桐庐荣获了全国县(市、区)唯一的中华环境奖,并先后被环保部和省市政府分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和城乡统筹示范试验区,成为“中国最美丽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中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