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专题】“我的美好家园”微征集大赛作品展示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人民币突贬浙企暂时"松口气" 走出外贸困境还得靠"内功"
2015年08月14日 06:07:5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刘乐平

在舟山港综合保税区配套码头,一批装满鱿鱼制品的集装箱在装船,准备出口到日本。(资料照片)通讯员 姚峰 陈胜男 摄

  编者按:为提高汇率市场化程度,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近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报价方式的调整,引来中间价的较大波动,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币贬值。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企业和居民敏感地意识到了由此带来的变化。如何趋利防弊,适应新变化?请看记者发来的报道。

  浙江日报杭州8月13日讯 继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该报价随之出现近2%的贬值后,8月12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11日中间价相比再度贬值近1.6%。今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010,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下跌704个基点,创下近年来的历史新低。突如其来的人民币贬值让浙江许多出口企业松了一口气。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汇率新政,浙企都表示这是“及时雨”。

  然而,有关专家表示,外贸要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还是要在改变出口产品的结构,增加产品的议价能力上下功夫。

  出口成本稍释压

  “这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啊!”电话中,谈及人民币的贬值,兰溪市圣宇毛巾责任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姜晓伟掩饰不住兴奋。这家毛巾制造企业产品出口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国外超市和品牌商代工。

  姜晓伟的父亲是这家工厂的创始人,等到他接手时,这家工厂已经30岁了,这个行业已经挣扎在“温饱线”。今年1月至7月,“圣宇”出口额同比下降10%。“跟服装行业比,我们这算很好的了;跟同行比,我们的跌幅也不算大。”姜晓伟说,这次人民币贬值,是“真金白银”的利好。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对海外采购商出口100万美元单子的货物,以8月10日6.1162的汇率来看,当时收益是611.62万元人民币,而按照8月13日的汇率,收益可达640.10万元,差额超过28万元人民币。

  “通过人民币贬值去促进出口,这个作用比其他手段都要直接。”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先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导向企业压力很大,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等以外贸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本身利润就比较薄,结汇环节又吞噬掉部分利润,人民币贬值将刺激其业绩增长。

  目前,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竞争充分,行业集中度低,出口产品平均利润率仅为3%至5%。行业经验表明,人民币每贬值1%,纺织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将上升2%以上,正面提振作用强烈。

  根据杭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两极分化,纺织、服装、鞋类分别下降4%、4.3%和4.8%;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分别增长3.1%、17.8%、0.8%和20.4%;其中,7月鞋出口大降16.3%,成为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波动最大产品。

  黄先海认为,虽然当前外需市场仍旧低迷,人民币短期贬值可能不会很快为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等企业带来明显的增量订单,但相关企业的出口成本将会明显释压。

  议价能力是关卡

  鞋服、塑料制品等是浙江传统的优势出口产品,普遍存在品牌识别度弱的问题,部分产品虽然也有品牌,价格低廉,但仍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新政策刚出来,现在还没有享受到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好处。”姜晓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仍记忆犹新,“之前人民币升值得厉害,使得订单量减少了。”再加上这几年用工成本的上升,客户讨价还价,市场竞争激烈,客户流失率较高。

  在姜晓伟看来,由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利好就像挂在枝头的果子,近在眼前,但要吃到嘴里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人民币贬值尽人皆知,外商和你谈价格的时候,一定会以人民币贬值来要求让利,这个时候你让不让步?”

  敢于“不让步”,这个定力来自于外贸业务员的谈判水平,更来自于企业自身产品的性价比。姜晓伟告诉记者,已经下单、发货的产品价格确定没法改变,接下来的新订单,由于人民币贬值的原因,他们要根据不同客户、不同产品来调整定价策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与外商的贸易过程中,大多数外贸企业会选择锁定汇率的方式。“从下单到发货,再到最后的交货,短则一个月,长则数月,人民币价格会变成什么样,真是不好说。要是回去了,就要承受损失。”

  “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近一两年出口遭遇了瓶颈,除了外需低迷、国内扶持政策未落地等问题,最根本的还是整个产业自身亟待改变,产品结构、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都亟待提升。”黄先海说。

  位于杭州的汉帛国际集团以服装为主导产业,长期为HM、Zara等国际品牌代工。今年1月至7月,公司出口货值达4亿元,同比下降5%。今年以来,公司财务副总笪良宽明显感到,国际大牌订单周期在缩短。对大公司而言,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了,但对代工企业来说,要求他们更有效率地安排生产节奏。“能不能跟上这个节奏,对代工企业生产能力要求很高。”

  事实上,在订单发生国际性转移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单纯依靠人民币贬值并不能给纺织业、家具业等制造业的外贸业务带来更“乐观”的变化。

  笪良宽表示,最近人民币突然贬值,短期来看是利好。但人民币贬值,不是长期性的,从长远看,企业要提升竞争力,还是要靠苦练内功。具体到服装企业,要在设计上真正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同。

  产业转移新红利

  随着国内制造业人工成本等的提升,以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已经逐渐形成趋势。近年来,一大批浙企,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布局东南亚和中亚市场,并且已经在其中尝到了“甜头”。

  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其年生产能力达8500多万件,产品出口全球。早在四年前狮丹努就已经在柬埔寨建立了工厂,主要从事服装制品的生产。“开厂两年以后形势就很好,第三年就收回了全部的成本。然后我们又成立第二家工厂,生产能力达到第一家的一倍,目前运行都很顺畅,每个月产量都在130万到140万件左右。”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建昌向记者表示道。

  除了柬埔寨,狮丹努还接连在缅甸、越南等多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利用浙江先进的服装生产技术和设备,加上当地较低的劳动力和外贸成本,享受到产业转移带来的红利。“绝对是新的增长点,利润增长也很快。”徐建昌表示。

  目前,狮丹努在越南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产能是柬埔寨和缅甸两个基地相加的好几倍。“进军东南亚国家,既可以利用当地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组织生产,又能绕开欧美国家针对中国企业的贸易壁垒,重新打通出口欧美市场的通道,增加我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徐建昌说。

  对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未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人工,但这也并非是唯一要素。笪良宽告诉记者,汉帛曾经去缅甸、越南等地考察过,用工成本确实可以降低不少。但就服装这个产业而言,东南亚国家产业集聚能力太差,买一样原料很费周折,不像在国内,非常方便。

  不过,东南亚国家对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积极性颇高。越南央行8月12日宣布将越南盾与美元汇率的每日波幅区间从此前的1%扩大到2%。越南央行日前表示,由于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会对越南经济造成影响。越南盾与美元汇率波幅区间的调整将有利于保证越南商品的竞争力。

  分析人士观察,近年来,不少内外资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转移到越南,越南央行此举有助于保持越南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势头。

标签: 外贸困境|出口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