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美在星光灿烂时
2015年09月15日 05:49:1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沈建波 张丽 通讯员 刘文书

   浙江在线09月1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沈建波 张丽 通讯员 刘文书)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嘉善开展群团工作的经验引起全国瞩目。近年来,嘉善县委把握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要求,着力破解群团组织疏离中心工作、远离社会治理、脱离基层群众的“边缘化”问题,发动各领域群众干事创业,先后获得全国工会基层组织创建创新成果优秀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9项国家级荣誉。

  秋日夜空,月明星灿。在嘉善,各个群团组织犹如众星拱月,使党的群众工作“星光灿烂”,凝聚起全县上下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合力。

  融入中心有作为

  “千亩桃林花成海,水秀岸绿微田园。”走进魏塘街道三里桥村,绿树依依,碧水潺潺,一派水乡田园风光。而仅仅一年前,这一切还不可想象。

  曾经,三里桥村几乎家家户户搭建猪舍禽场,臭气熏天、污水四溢,村民自嘲“屋内像别墅,屋外垃圾场”。两年前,村里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但因牵涉各家利益,工作推进不快。“多亏了县妇联发起的‘微田园’建设活动。”村干部陈建国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县妇联发动遍布各村和社区的227个“妇女之家”,拆除违法建筑,改建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使“微田园”成为乡村新风景。这一倡议,得到全县妇女的热烈响应。

  姚某是三里桥村“妇女之家”成员,家中有一个违法占用农地的养鸡场,一年四季臭不可闻。因收益可观,她丈夫迟迟不愿拆除。“微田园”创建开始后,姐妹们反复劝导,使一直犹豫的姚某下定决心,劝说丈夫主动拆掉了鸡棚。

  就这样,在妇女们带动下,三里桥村顺利拆除违法建筑25万平方米,清理河道18公里,建起一处处“微田园”和亭台楼阁,水乡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党委指向哪,群团跟到哪。”这几年,嘉善把群团纳入大党建工作格局,致力于党群工作一体规划、同步推进,县委每年帮助群团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引导他们处理好服务中心和发动群众的关系,围绕建设“两美嘉善”等中心工作,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转型升级、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第一线建功立业,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产业转型升级是嘉善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浙江新嘉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感受到一股青春的力量扑面而来。

  在这家企业里,一条13.8米长的微电声柔性全自动装配生产线,产品从零部件输入到成品输出,只有两名工人操作。总经理金一栋自豪地介绍:“这条自动装配线,是公司青春班组自主研发的‘机器换人’项目,不仅为公司节省700万元设备购置成本,还使产品装配效率提高30%以上。”

  新嘉联公司一度出现招工难、效率低等问题。去年8月,团县委指导新嘉联组建起青春班组,吸收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加入,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坚。这条全自动装配生产线,就由他们历时9个月研制。如今,“机器换人”已在这家公司显现成效,相应岗位的劳动力成本至少节省一半。

  “融入中心,方有作为。”团县委负责人说,年轻人已在转型升级主战场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县共组建48个青春班组,领办一大批攻坚项目,其中今年产值增长最高的一个项目可达1000万元。

  社会治理显身手

  工资到底涨不涨、涨多少?这曾是困扰魏塘街道南北暑村的一个难题。

  南北暑村位于城乡接合部,90多家胶合板企业落户于此,有2000多名员工,大多是外来务工者。虽然同在一个村,但以前由于企业间薪酬不一,经常出现无序跳槽、劳资纠纷等矛盾。过去,尽管对收入不满意,但在村里务工的姚建红说:“作为普通员工,我们哪有资格和老板讨价还价?”

  这一情况,从4年前开始得以改变。

  针对小微企业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难、签订集体合同难等问题,县总工会以南北暑村为突破口,探索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经前期大量工作,当年7月,村工会联合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由商会代表企业方、工会代表职工方,签订行业职工工资协议。

  此举首开全省先河。以后的每年7月,企业发多少工资、涨不涨工钱,工会都发放调查问卷,组织双方代表坐下来协商。见到每年的工资在协商后都有增长,一直为供儿子上大学、还房贷焦虑的姚建红,从此安心了。

  创新民主参与方式,拓宽协商民主渠道,各界群众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如今已在嘉善成为常态。多年来,嘉善引导群团组织主动承接政府职能,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导和联系服务,在基层治理创新中一显身手。

  魏塘街道魏中村紧邻嘉善经济开发区,租住着近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做好新居民工作,是新时期群团工作的重要内容。早在2011年3月,县妇联在魏中村成立“和阿姨百事坊”,新居民碰到劳资纠纷、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问题,都能在这儿得到解决。如今,“和阿姨百事坊”的职能不断扩大,与街道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司法维权联动中心、妇女谈心室、志愿者服务点对接,为新老居民家庭开展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还经常与县法律援助中心结对开展活动。

  目前,“和阿姨百事坊”已在全县推广,嘉善还建起300多个新居民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探索新居民自我管理服务模式。县总工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劳资纠纷。

  “群众在哪里,群团组织就建在哪里。”近年来,嘉善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在两新组织、新社区、新居民群体和产业链等领域,已建党组织的同步建群团组织,暂不适合建党组织的先建群团组织,使群团组织的触角向各个社会群体延伸。

  服务群众唱主角

  说起女大学生杨珍的创业传奇,大云镇几乎尽人皆知。

  8年前,杨珍从浙江农林大学毕业,放弃留校工作的机会,回老家大云养起了甲鱼。如今,她创办的美华水产养殖场,从最初的4亩发展到150多亩,她本人也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只有杨珍自己知道,如果没有众多“娘家人”的帮助,她的创业之路会更加曲折多磨:创业初期缺资金,县妇联干部送来及时雨,帮她争取到省补创业扶持资金22万元;销路难以打开,团县委帮助联系各家超市,她得以在超市开出柜台;遇到技术难题,县科协屡次派人上门解决……

  “既要围绕中心工作搞好‘公转’,又要聚焦服务群众搞好‘自转’。”嘉善县委负责人说,群团工作千丝万缕,最根本的是服务群众。随着服务对象结构和需求的变化,群团组织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群众说好,群团工作才算真正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嘉善各群团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为群众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开展送技术、送文化、送法律等活动,做实便民利民惠民工作,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凝聚共识。

  脚步丈量民情,群团干部正用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满意指数。

  团县委建立联系服务青少年机制,每名基层团干部至少联系10名青少年,使团干部联系服务青年常态化,已走访青少年7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1342个。

  县总工会发挥“蓝领人才成长基地”作用,创建16家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帮助2678名职工晋升技能等级,帮助7200多名职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县妇联成立女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每年发放女性创业小额贴息贷款2300万元,帮助妇女突破创业发展资金瓶颈。

  “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群团组织只有时刻倾听群众诉求,才能提供精准服务。”县妇联负责人说。48岁的魏塘街道网埭港村村民袁雪英,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温度。

  袁雪英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7年前,袁雪英开始创业种植草莓,县妇联连续5年提供10万元贴息贷款,县科协经常组织农技员上门辅导,县残联补助2.5万余元帮她盖起四层新楼房……她说:“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能在大家帮助下勤劳致富,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标签: 群团工作|党建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