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红包”变成45元换手表离谱广告 双十一之前先学“避坑”
2015年11月04日 18:02:22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摘要】 微信上有“天猫红包”可以领?浙江在线记者亲测后发现其中暗藏玄机——最终让你用45元换1900元手表,你觉得靠谱吗?随着双十一网购节的临近,在“买买买”之前先擦亮眼睛、避开陷阱是广大“剁手党”的必修课。
记者亲测,微信上的“天猫红包”有假

  浙江在线杭州11月4日讯(浙江在线 首席记者/施宇翔 编辑/沈正玺) 微信上有“天猫红包”可以领?今天,这样一条微信刷爆微信群和朋友圈,浙江在线记者亲测后发现其中暗藏玄机——最终让你用45元换1900元手表,你觉得靠谱吗?随着双十一网购节的临近,在“买买买”之前先擦亮眼睛、避开陷阱是广大“剁手党”的必修课。

  微信发天猫双十一红包?

  其实是卖手表的广告

  随着双十一网购节的临近,各大电商平台均推出了力度空前的促销活动,淘宝网今年发布了总额为30亿元的购物券及红包,全面覆盖淘宝、天猫、聚划算及去啊等购物平台;京东也推出了双十一期间数码、家电、户外运动等产品的“大促”活动。

  在传统电商巨头“吆喝”的同时,一些商家也盯上了双十一这趟“顺风车”。

  今天,微信上热传一条消息,“天猫钱包发给您的双十一现金礼包”,号称点开后即可获得数额为30元至200元不等的现金礼包。“真金白银,手快有手慢无”这样的言语吸引不少网友点击进入,很多人还转发在了微信群和朋友圈。

  浙江在线记者也亲自测试了一番,点击进入后,系统提示记者已经获得了65元的现金红包,不过右上角有一行小字,“需转发至三个微信群方能领取”。

  记者随后把此条消息转发至三个微信群,再次点入时,系统跳转到了一个名字陌生的购物网站,网站的货架上陈列的几乎都是手表类产品,显示的原价大多是几千元。

  在第一款产品下面,有一个“领取”按钮,记者点入后,进入一款原价1900多元的手表页面,下面的文字提示,只要将这个页面转发到朋友圈,可以免费领取这款手表;记者转发至朋友圈后,终于跳出了最后一个页面,这个页面提示,只要填写好资料,并支付45元的邮费,就能领取这款手表。

  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明白了,这是商家利用“抢红包”的名义进行的促销活动,至于能否用45元买到原价1900多元的手表,相信大部分人已心中有谱。

  1小时后,记者发现此条微信已经不能打开,微信显示“该网页包含虚假红包内容,被多人举报”。

  这条微信打着“天猫双十一”的名号,记者于是向阿里巴巴相关人员核实,阿里巴巴负责网络安全的专家提示,消费者务必在其官方平台及官方手机客户端上领取红包。这名专家表示,阿里巴巴旗下产品红包一般以打开是图片或者文字的形式出现,不会出现链接的形式。

  去年浙江接到投诉2.5万件

  网购有“坑”您得擦亮眼

  除了微信“假红包”,每年的双十一期间,巨大的网购交易额背后也附带着大量纠纷。

  2014年,据浙江省工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涉及网络购物投诉2.5万件,比上年同期增长56.5%,占全省消费投诉总量的五分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从消费者投诉数据分析,目前网购遇到的消费问题,主要集中在经营者促销前抬高价格、消费者付款后经营者拖延发货、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型号或款式与实际约定不符,以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案例1.促销前突然提高商品价格涉嫌欺诈

  市民朱女士在去年看中了一款某品牌的牛仔裤,在去年的“双十一”前一天,她查看网页时,这条裤子标价259元,但到晚上10时左右,价格变成了359元,商品图标下还注明“双十一购物狂欢价预告”。

  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律师凌斌认为,这样的行为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可以向工商、物价、消协等部门举报。

  “促销过程中先涨价后降价,价格虚高,看似价格降低了,实际比以前持平甚至更高。”凌斌称,对于少数商家的欺诈销售行为,消费者要注意保留证据,如果是欺诈行为可以按照新《消法》的规定要求“退一赔三”。

  案例2.号称“一线大牌”、“专柜验货”的商品名不副实

  这种情况在很多网店的销售中都出现过,商家上一批新款,便号称“一线大牌”、“货源来自有着多年外单经验的大厂”,有些甚至“支持专柜验货”。可当消费者真的把这些商品拿到专卖店时,才发现自己受骗了。

  这样的售卖方式构成欺诈吗?如果起诉到法院会支持“一赔三”的规定吗?

  凌斌认为是否构成欺诈,要看商家具体的宣传行为,比如是否有指名道姓地宣传是某某大牌,如果是用这样的宣传词,到最后收到的物品和实际不符,就构成了欺诈行为。

  但如果商家只是模糊的说“一线大牌”并没有指定某品牌,则是一种广告宣传的行为,不涉及欺诈。消费者在网购时一定要注意分辨。

  案例3.“爆款秒杀”多为空欢喜

  双十一期间大多数电商平台总喜欢以“爆款秒杀”来吸引眼球,一般会设定好秒杀的时间段,以极低的价格来笼络消费者。

  这样的促销手段“吸睛”的确好,但大多数人最后都是“空欢喜”一场。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不法分子批量伪造各种“秒杀网”、“一元秒杀”等站点,诱惑用户去点击,然后引导受骗者输入网银、支付宝、财付通账号密码,骗走钱款。

  此外,部分秒杀的商品还会事先标明“恕不退还”等字眼,凌斌认为,网购中除非是特殊的几种情况,或者是买卖双方达成一致,不然即使是“秒杀”的商品,也要接受新消法中的“七天无理由退换”原则。

责任编辑: 沈正玺

标签: 双十一|网购|微信|红包|广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