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6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李攀)每个人都会老,但如何养老,每个人选择却不尽相同。
如果把“以房养老”比作一场宴席,那么,现在摆在老年人面前的“菜品”有30多种。
卖房、租房、住房反向抵押保险……不管哪种形式的“以房养老”,有一个问题都无法回避:离开住了一辈子的房子,老人们把“新家”安在哪里?
近年来,我省在完善居家养老的同时,大力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探索出各种形式的机构养老模式,这方面,杭州走在了前列。
连日来,本报记者调查了杭城多家养老机构,发现其实可供老人挑选的“菜品”有很多。
公办养老模式
“公开轮候”机制,让养老机构不再“一床难求”
杭州城北的第三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三福院”),占地169亩,建筑规模90688平方米,可提供2000张床位,是杭州现有最大的公办养老机构。
在很多人印象中,公办养老机构收费低、服务有保证,入住火爆,甚至“一床难求”。
事实上,去年“三福院”刚开放时,就有超过4000人冲着“公办”的招牌,报名预约“抢”2000张床位。
那么,“三福院”真的已经爆满了吗?
前不久,本报记者曾专门回访,发现实际入住人数仅400人左右。
一向热得发烫的公办养老机构为何会如此平稳?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民政部门在公办养老机构上的多项改革和转变。
三福院副院长李利明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市三福院的目标是,首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以及经济困难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需求,因此院内有固定的床位数里留给这些老人,“其余的床位则面向市场,采取市场化操作,发挥调度作用。”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势必要引入全新的价格核定机制、人员准入机制和公开轮候机制。
比如价格核定机制,三福院的收费标准比其它两家市本级的公办养老机构稍高,接近普通民办养老机构的价格。
“失去价格上的优势,公办养老机构就要和民办养老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要比拼配套、服务等。”李利明说。
他认为,这种改变对三方都有利,促使公办养老机构提升自身品质,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选择空间。
还有一个改变不得不提:公开轮候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不再靠“抢先占座”,而是综合评估包括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年龄情况等多方面,依评分高低安排入住,老人们不理性的“从众”行为得到了缓解。
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三福院的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后或将推广。
民办养老模式
出租老房子,搬进温馨舒适的“新家”
公办养老机构的前期建设,有政府资金的投入,只需实现机构的正常运营即可。
而对民办养老机构来说,巨大的前期投入让它们在起步时就已经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很多民办养老机构亏本运营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位于杭州转塘街道街道的金色年华金家岭退休生活中心(以下简称“金色年华”),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成为民办养老机构中的典范。
金色年华占地超过22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一期床位共有1078张,现已基本住满,一期投入3亿元左右。
金色年华负责人胡女士介绍,中心运作模式是以出租床位为主,床位费每人每月平均3000元左右,其它的护理费另算,每月500元到1700元不等,短租长租都可以。
在民办养老机构中,这样的收费标准属于中档水准,仅凭此,想要回收初期投入,难度不小。
“起步前几年,机构一直在亏损运营。”胡女士说,但最近一两年来,中心实现了收支平衡。
她分析,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的养老观念正在转变,愿意到养老机构安享晚年,中心“满员”的目标也是在近一两年实现的。
以前老人搬过来,一般都保留着老房子,想着有时间回去住住,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适应了新环境后,选择将老房子出租,甚至卖掉,一来补贴生活,二来减轻自己和子女的压力。”胡女士说。
另一方面,得益于金色年华在实际运营中的摸索。
“中心刚开放时,因为担心无法同时照顾1000多位老年人,我们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实际根本不需要。此外,像水电的使用,设施设备的维护投入等,都是靠慢慢摸索总结,通过开源节流,金色年华实现保本运营。”胡女士说。
有了经验积累,明年,金色年华二期有望动工,预计能提供2500张床位。
地产养老模式
邻里式“养老社区”,开放一年入住率已达50%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烘焙出的“养老蛋糕”也就越来越大。
除公办和普通民办养老机构外,“财大气粗”的房产界大佬也开始瞄准了这块蛋糕。各种全新的“养老概念”随之而来,让人眼花缭乱。
2013年,万科在杭州的首个养老项目——随园嘉树正式面市,它位于良渚文化村内,占地约63853平方米。
万科养老业务负责人严栋介绍,目前,随园嘉树里有近600户投入使用,主要采取长期租赁的模式,推出一年时间,入住率接近50%,另外一座拥有100个床位的护理型的养护中心已经住满。
随园嘉树的定位是“邻里式”的“养老社区”。简单来说,就是在养老机构营造出一种“居家养老”的氛围,比如提供和社区一样的配套服务设施,类似酒店式公寓内的房间里有地暖、暖足机、防滑地砖等,还有为老人安全考虑设置的一键紧急呼叫按钮、智能报警系统。
此外,还有相应的养老服务,住在这里的老人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和兴趣小组,每周“社区”还会组织各种活动。
目前,随园嘉树主要采取的销售方式为:长租15年,依据户型不同,租金在75万到100万不等,此外再按月收取2500元—3200元的服务费。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杭州本地的房产大佬也不示弱。绿城在嘉兴乌镇也重点培育一个养老项目——乌镇雅园。
据该项目策划负责人介绍,乌镇雅园运营模式采取的是“房产购买”,规划居住5000多户,目前已有超过1000户入住。
绿城打出的口号是“学院式”养老,即通过一座3.5万平方米规模的老年大学——绿城乌镇颐乐学院,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侧重精神层面的养老。
除了万科、绿城,还有一些房产企业提出了“花园式”、“养生式”、“郊区式”等众多概念。
对于这些概念,有人认为这只是出于销售目的设置的“噱头”,而且曲高和寡,可能只适合高端人群;还有的人认为这是在养老产业一种尝试,从全国来看,都比较少见,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检验。
纵深
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发展
但养老最终将回归“居家”
养老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杭州同样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去年,杭州市出台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试行)》,将通过加大税费优惠力度、提高床位运营补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机构。
同时鼓励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委托给社会组织和企业运营,开展公办养老机构定价机制改革试点,确定合理的公办养老机构服务项目价格,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杭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张喆认为,目前,大部分可以自理老年人选择的仍然是传统的居家养老,失能失智等丧失自理能力的老年人较多选择机构养老。
近年来,机构养老发展迅猛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老龄化步伐加快,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而养老资源仍相对有限;二是居家养老在软硬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比如很少有家庭会在家中安装防滑垫、安全扶手等,一些社区在为老服务的配套建设上相对滞后;三是独生子女一代,照顾老人,存在一定压力。
因此,政府才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各类养老机构发展。
“但从长远来看,养老最终是要回归到‘居家’。”张喆说,不管从传统理念和文化、老年人的内心“幸福感”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来说,居家养老都是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