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今年东阳第十届东博会上,东阳“非遗”米塑的亮相,无疑为展会增添了一大亮点。精挑细磨,取精舍疵,一粒粒粘制而成,独具匠心。
“所有材料选用糯米、绿豆、赤豆、长芒麦、芝麻等五谷杂粮,天然环保又美观。”昨天,米塑传承人单夏香告诉记者。
不惧艰辛
主动接过接力棒
据《东阳市文化志》载,米塑俗称“摆茶”。因东阳歌山镇西宅与永康胡公同属一脉,每逢农历八月十三前后,为纪念胡公,流传“摆茶”祭祀的习俗。
“有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三,祖辈照例拿米塑祭祀祖先。”今年61岁的单夏香,东阳歌山镇西宅人。说起米塑的历史,头头是道:祭祀时,一只公鸡飞上前啄坏了米塑。无奈之下,祖辈们又得重拾手艺,重新研究米塑的做法。后来,文革期间,米塑作品全部被毁,这一手艺消失了好一阵子。
单夏香回忆道:“直到她太公的手上才重新找回了手艺。”等她嫁到西宅时,她的公公已对这一技艺熟稔于心。当时,老人家并没有要传承给她的意思。
但是,她却对这一技艺“一见钟情”,天天自个儿埋头琢磨。她的公公看她心灵手巧,挺有觉悟,最终决定将技艺全盘传给她。
材料讲究长短均匀,制作讲究整齐有序,设计讲究美感创新。接手后的单夏香发现,看似简单的米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先要将米粒、芝麻等染色,用特制的粘合剂(糯米糊+胶水)将其一粒粒粘在一起。
“常常一坐就是半天,目不转睛地盯着,站起来两眼昏花。”为此,单夏香配了一副360度的老花眼镜。最难的不是粘制,而是取出模型变成空心立体的造型。
做一个水果造型需要三五天,一个盆景造型需要个把月,做一个《芝麻魁星》需要半年……米塑是细致活,稍不留心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曾经有一次,因为展会前不小心弄坏了魁星造型的头部,她在家哭了很久。
为了传承与弘扬
“米塑“走进校园
西宅村,原是近邻出名的米塑村。西宅米塑始于明朝,并世代沿袭。在当地,每年的农历十三都要进行展示。主要是祭拜族姓的祖先胡则,二是百姓庆贺丰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是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单夏香是米塑的第三代传承人,从2006年开始,村内仅剩的10多名传承人已先后放弃,但她一直在坚守。
与别的“非遗”项目不同的是,她完全不用担心传承问题。她的女儿、外甥女都对这项技艺表现除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最重要的是,米塑已经走进西宅小学,每周一次传授技艺。
“很欣慰,孩子们对米塑很感兴趣,已制作出了一些作品。”单夏香带领记者参观了学校的米塑室,米塑水果、米塑动物等栩栩如生,美观有趣。
祖传的《芝麻魁星》,是“镇宅之宝”,到单夏香手上已经多次改造。20年前,就有人愿意出一万元购买。“以前不卖,现在重新改造后更舍不得卖。她要带着‘镇宅之宝’走出国门。”单夏香说,这次展览会上,有几名外国人对米塑很感兴趣,更加坚定了她的想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