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专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年特别策划——绿水青山富浙江
浙江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
——记湖州籍林学家、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
2015年11月13日 05:09:3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杨新立

   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杨新立) 湖州城南6公里,104国道东侧,是我省第39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杉松茂盛,郁郁葱葱。公园内安放着一位瘦削老者的汉白玉全身塑像,他就是著名林学家、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部长——梁希。公园内的梁希纪念馆大堂中央,“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梁希为祖国河山描绘的动人画面,是他作为林学专家和林业部长的毕生追求,是人们对美丽中国、绿色中国的美好愿景。

  从学者到部长

  1883年,梁希出生在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3年至1916年,梁希攻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林科,从此与森林结下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梁希回国任教于北京农业大学的前身——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1923年,40岁的梁希自费前往德国研究林产化学,学成回国后,他先后到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任森林系主任,并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

  1949年5月上旬,梁希作为民主人士在北京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筹备会议。在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他提议成立林垦部。周恩来采纳了他的意见,并提名他为林垦部长。梁希感到很不安,就写了一张条子送给周恩来:“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看后提笔写了“为人民服务,当仁不让”回复给梁希。梁希看了回条,激动地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交给周恩来。从此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林业领导岗位上为新中国的林业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为新中国林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生态鼓与呼

  作为我国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梁希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林业与国家民族的深层关系。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梁希就致力于森林对一个国家的意义的传播,大声疾呼,身体力行。

  其中有一个与西湖有关的故事。1929年,身兼浙江省建设厅技正的梁希,计划用一年时间调查浙江全省山林概况。

  梁希认为,西湖固然美,但很大原因是因为周围没有与之争锋的山水名胜。与瑞士、意大利等驰名世界的湖山的风致相比较,其缺陷就很明显了,原因就是——“西湖不造林而斤斤于洋楼番馆”。

  为此梁希写了一篇《西湖可以无森林乎》的文章,他为理想的西湖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安得恒河沙数苍松翠柏林,种满龙井、虎跑,布满牛山、马岭,盖满上下三天竺,南北两高峰,使严冬经霜雪而不寒,盛夏金石流、火山焦而不热,可以大庇天下遨游人而归于完全‘美术化’‘天然化’‘民众化’也。”这样一幅蓝图,今日读来,仍让人倍感亲切、神往。

  当时的梁希,已经认识到了森林对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意义。他说:“衣食住行都是靠着森林。国无森林,民不聊生!……我们若要教我们中国做东方的主人翁,我们若要把我们中国的春天挽回过来,我们万万不可使中国‘五行缺木’!万万不可轻视森林!”

  一个绿色梦想

  1950年夏,林垦部收到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寄来的公函:西北修筑天宝铁路,需要大量枕木。拟在小陇山铺设窄轨铁路,砍伐部分小陇山森林。

  小陇山森林资源底数不清,可供利用的木材有多少呢?提到砍树,梁希总是特别谨慎。当他在地图上标出小陇山与渭河、黄河的位置关系后,心里一惊: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的?因为中游水土流失严重,而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没有森林。

  1950年9月初,梁希不顾年老体弱亲自率队前往考察,试图找到既解决枕木,又不砍伐小陇山森林的办法。由于交通不便,67岁的他骑毛驴,乘牛车,深入小陇山北部割漆沟、辛家山一带勘查。

  整整三天,早出晚归,钻密林,涉溪水,考察队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小陇山林地面积15万公顷,林相非常糟糕,能做枕木的针叶树寥寥无几,实际可利用的木材蓄积量仅为54万立方米。这里山势险峻,在极倾斜的山坡上把林子砍伐了,很难更新。

  “这54万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就是存在银行的老本,再穷也不能用老本啊。”梁希亲自动手写出《西北林区考察报告》,提出应停建窄轨铁路,把秦岭林场小陇山的经营方针由采伐森林改为重点护林和造林。他并主张教育山区农户,停止烧山滥垦,吸收到林场工作。至于修建铁路的枕木,则从东北小兴安岭调运。

  这个富有远见而大胆的决策,不仅为西北人民保存了一片绿色,更为黄河保住了一股清流。

  离开小陇山的时候,林场场长魏辛找来笔墨,请梁希题词。梁希略加思索,挥毫写下两句诗句:“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梁希担任林业部部长历时9年。1958年9月,梁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对森林发出了最后的讴歌,也对中国的绿化前景做了迷人的憧憬。文中写道:“绿化这个名词太美丽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

  同年12月10日,梁希与世长辞,留下了一个绿色的梦。

  -短评

  绿色之路砥砺前行

  中国人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绿色的渴盼。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相伴?反思,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心间。

  “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57年前,梁希留下了一个绿色的梦想。如今,美丽中国正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景。此时回望梁希远去的背影,必将鞭策我们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绿色理念既定,贵在贯彻坚持。近年来,在浙江,“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一打三整治”……省委、省政府常抓不懈的转型升级组合拳,在更高层次上显示出对绿色发展的渴求与坚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一个个落到实处的制度、计划相继出台,必将筑牢绿色发展的根基。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早在65年前,梁希就认识到这一点,作出了保护小陇山的决定,为黄河留住了一脉清流。如今,我们更要接力前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标签: 梁希|林业部长|林学家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