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3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南湖之畔,创新活力迸发。11月12日,“发现双创之星”采访组走进嘉兴,一组创新发展的数据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今年前三季度,嘉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24.15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速度背后有玄机。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指出的,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而在嘉兴采访,几乎每一位“创客”都会主动向记者提及当地营造的宽松、给力的创业环境和机制,这是他们纷纷选择嘉兴的重要理由。
产研携手共同发展
在嘉兴科技城,常东亮创办的嘉兴摩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化合物数据和信息平台,成功把全球化学和药物交易搬上云端。如今,这个全球闻名的化工及医药中间体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为全球近2万家供应商和3万余家采购商服务,占据全球化学品互联网交易40%的份额。
常东亮是2004年从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引进到嘉兴的,从海归博士到“总裁”的转型,得益于在嘉兴实施的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研发很热闹,但不少成果“束之高阁”,这是科研和产业“两张皮”的老问题。而在嘉兴,科研单位与当地企业已经形成一套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常东亮所在的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已为嘉兴孵化培育包括物联网、新一代镁合金材料等10多个引领当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已成为嘉兴科技创新驱动的最大亮点。目前,嘉兴已成功引进40余家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共建包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乌克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载体近200家,不断为科技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金融改革助推创新
“嘉兴的创业环境宽松,是一座可以静下心来做科研的城市。”说到选择嘉兴的原因,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凌志敏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昱能的“发力点”是光伏产业中的新技术——研发微型逆变器。如果在每一块光伏组件背后安装一台微型逆变器,可以在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的同时,使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效能、安全性能及智能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
2010年3月,昱能在嘉兴科技城落户,目前已掌握多项核心专利。创业初期,昱能拿到3000万元资金。到2013年产品销售时,流动资金却让凌志敏犯了愁。幸运的是,当地银行通过创新信誉担保、项目担保、专利担保等模式,为企业争取到了贷款支持。
以深化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嘉兴正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的各项机制。今年5月,嘉兴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希望借助互联网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打造平台集聚资源
在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许小波领衔的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试图补上国内高品质医疗器械的短板。
许小波是嘉兴人,2012年,他与两名合伙人的“骨科微创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入选“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A类项目,就此开启了回乡创业的道路。德康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符合国人身体特征的骨科医疗技术系统。“我们还同清华长三角有色金属研究院的专家展开合作,寻找到最适合做内植入的新材料。在科技园里,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流动,对我们的科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许小波说。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目前,嘉兴已有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4个,形成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我们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争取将整个嘉兴都打造成为科技企业的‘泛孵化器’。”嘉兴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