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新城 朱晓峰摄
30年,住新房,有社保
文/赵会营 石全
最近,52岁的冯晓君心情很好。在镇海打拼多年,居然真的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10月12日,她刚刚从不到20平方米的蜗居搬到了60平方米的公租房,保障面积内租金按7.68元/平方米收取,仅为市场价的一半。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是普通老百姓最基本的追求和向往。30年来,围绕“住有所居”这一目标,镇海已连续近10年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市、区计划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如今已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836套,另有1152套古塘丽景四期保障性住房目前已基本竣工,102套环卫公租房已在10月“环卫工人节”前安排入住。
在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的同时,人民生活也在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利益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经成为全区人民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镇海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看住房,越来越多的农民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散步于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小区。谈教育,学校项目建设与资源优化不断扩充,各个学段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段教育质量继续领跑全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保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社保制度并轨不断加快。目前,全区户籍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7%、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98.86%和98.47%,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医保待遇宁波市最高……
镇海丰富的文化活动 朱晓峰摄
30年,上舞台,享文化
文/赵会营 石全
30多个农家壮汉扛起“千年澥浦船鼓”,鼓声雷动;农村妇女粉墨登场,小品演绎邻里亲情……这些土味十足的表演都是雄镇大舞台的作品。
雄镇大舞台是镇海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名片”,几乎周周都有草根演出送到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两年来,已有500多场群众自导自演的“土戏”登台,参演百姓达到5万多人次,观众超过30万人次。“30年前,看场大戏都奢侈。现在,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可以看上演出。”一位百姓这样说道。
镇海区专门推出了雄镇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平台,设计了标志、主题歌,成立了工作委员会,制定了《“雄镇大舞台”演出奖励办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年年有高潮”,全年安排各类演出、电影文化等多个系列的文化活动近500项。
而这只是镇海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缩影。日前,《镇海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规范》作为地方标准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权威规划。“公共文化姓‘公’,群众是共建共享主体,基层是共创共建核心,出台《规范》就是要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标准化轨道,进而形成区域文化品牌和文化特色,让老百姓进一步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镇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镇海大力发展公共文化设施,镇海文化艺术中心就是镇海发展史上最大的公共文化建筑,占地面积390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838平方米,其中图书馆695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10170平方米。
一项调查可以显示镇海文化建设的成果:在宁波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调查中,镇海位居首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