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黄宏 通讯员王鹏程) “天冷了,还没秋裤呢!给我一个红包吧,一分钱也是爱,红包越大感情越深,见证我们感情的时候到了……”如今,随着微信的普及,某些“微信乞丐”死缠烂打,让好友发红包,令人哭笑不得。
“微信乞讨”让人反感,其一是理由的五花八门。李女士是在杭州某企业上班的白领,从9月底起,她就不断收到各种“乞讨微信”:中秋节还没到,就有七八条微信说“没钱买月饼”;国庆节到了,又有人要红包,每天总能收到一大堆微信,有人说天冷了没钱买棉袄,有人说暗恋她没钱买鲜花等。
这种“微信乞讨”,常常是通过“单对单”的方式进行,金额要求不限,少则0.01元,多则无上限。“在微信上‘乞讨’的,往往不是很熟的人。”面对突然而来的乞讨微信,让市民黄女士心生奇怪:那些发微信乞讨的人,并不是真缺钱,这究竟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时髦方式,还是一种无厘头?
“原本以为这是大家玩玩的活动,当作是说声‘你好’,增加一点印象,但好像效果不好。”杭州市民翁先生是一家小型企业的负责人,最近他也发了一些“乞讨微信”,不过效果适得其反:有些合作伙伴觉得他财务状况出问题,合作起来没以前那么爽快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微信讨要的方式,通常将各种节假日作为噱头,群发讨“过节费”。“知道他们不是要钱,却很烦人。”李女士说,这种“微信乞讨”往往带有恶作剧的意味,有时故意在半夜发一条,实在让人难受。
“最好不要一时兴起,跟风乞讨。”市民张女士认为,加为微信好友,代表着一种信任,如果要增进友谊,不应该采用这种极端方式,要真诚相待、循序渐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