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6日讯 半个多世纪前的旧债务,债主找不到了,债主的后人也无从查找,也无任何字据表明债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有人记得要还债,并以债主的名义向慈善机构捐款。最近,在宁波市慈善总会接二连三上演了这样的感恩故事,3位白发老人作为当事人共捐出善款7万元。昨日,市慈善总会为7万元设立“感恩”基金,专项用于给贫困人员安装人工耳蜗。
“感恩”基金的第一位捐赠者是90岁的老伯,他在解放前通过岳父向人借了20石大米,后来因为战乱失散,现在债主和后人都无从查找,他向市慈善总会以债主的名义捐出1万元,他一再表示,找不到债主,但债还是要还的,便用这笔钱以债主的名义用来做好事吧。
“感恩”基金的第二位捐赠者是一位83岁的郑大伯,那是解放前,父亲去世了,母亲带着4个儿女从舟山到北仑避难。母亲本想带着儿女在北仑讨个生活,谁知兵荒马乱中,母亲在异乡一病不起,客死北仑。那时候郑老伯的四姐弟根本没钱安葬母亲。最后,一家棺木店的老板看着他们可怜,就借了一口棺木给他们,当时一口棺材的价值是四五百斤稻谷。此后,他们四姐弟各自成家立业,等有经济能力偿还时,到北仑寻找棺木店,早已物是人非。前不久,郑老伯在女儿的陪同下到宁波市慈善总会捐上了1万元。
最新的一笔“感恩”基金也是一位姓郑的老伯,今年85岁,他祖籍台州,解放前跟着父亲和母亲到宁波南门一带开了个豆腐小作坊,平时父子俩就到大街小巷卖豆腐。有一天中午,父亲竟然突发脑溢血撒手而去。留下孤儿寡母无力安葬父亲,郑老伯那一年才17岁。当时,左邻右舍和父亲生前的朋友凑在一起帮父亲买了棺木,办了丧事。60多年过去,郑老伯一直记得这件事,他为当年在困境中帮过他家的好人而深深感恩,只是苦于再也找不到故人。左思右想,他还是决定用做善事的方法了却自己的心事。昨天上午,他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宁波慈善总会捐上了5万元,这是他的一笔积蓄,用来帮助困难的人,也算纪念当时帮过他的那些善心人。
据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蔡怀书表示,这些耄耋老人怀着感恩之情来捐款的事迹,让大家深深感动。他们决定先以这三位老人的7万元捐款成立“感恩”基金。日后用这笔“感恩”基金,专项来帮助耳朵失聪的贫困人士,为他们安装人工耳蜗。这也算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