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若渔和奶奶在美院 张园超 摄
浙江在线12月16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张冰清)走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你可能会撞见一个坐轮椅来上课的女孩。推轮椅的,是女孩的奶奶……
女孩叫姚若渔,国画系大二学生。她在11个月大时患上疱疹,不幸恶化为急性脊髓炎,从此丧失了下肢运动能力。
在上周中国美院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奖者姚若渔讲述了她的故事,现场的师生为之动容。连她5岁的弟弟,都被姐姐感动得泣不成声。
从湖州南浔
“推”进中国美院
岁末,钱报记者在中国美院南山校区见到了姚若渔。她戴着一副圆圆的玳瑁眼镜,化了淡妆。推她来的依然是奶奶,还有她的妈妈和弟弟。
姚若渔告诉记者,她现在和奶奶租住在离学校5分钟路程的公寓里。在湖州老家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在周末抽空来看她。
每天,奶奶都推着轮椅送姚若渔上课,然后回去准备饭菜,等到点了,再接她回家。“现在,我同学都和她很熟了。”
为了避开台阶,她们通常选择雕塑系和体育馆后那条人迹罕至的小路,那里可以直接乘坐电梯到达教室。
姚若渔儿时某次蹒跚学步,双腿突然一软,等家人送到医院为时已晚。家人带着她辗转杭州、上海各大医院,最终还是没有挽回她下肢的运动能力。
这在外人看来是极大的不幸,但这个乐观的女孩却告诉记者,因为腿部受伤时还小,没有什么心理落差。“因为我从小就是这样,所以不觉得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5岁之前,她由外婆一手带大;5岁之后,接送上下学的任务就交给了奶奶。
算下来,这是奶奶接送孙女上下学的第15个年头了。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奶奶是踩着三轮车送她去学书法。但大多数时候,祖孙俩的交通工具还是那辆轮椅。
伴随着姚若渔的成长,轮椅的痕迹从湖州南浔一路到转塘的美院附中,最后又出现在中国美院的南山校区。作为国画系山水专业的学生,她还需要和同学一起下乡写生,也是奶奶推着她行走在郊外崎岖不平的路上。
文艺老爸
为她铺起艺术之路
姚若渔的成绩向来让家人自豪,妈妈在一旁细数了她的几个“第一”: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南浔当地的初中录取;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考入美院附中;高考时综合成绩又是第一,文化课616分,排名全校第二……
回想一路的求学经历,姚若渔说影响她最深的是父亲。“如果说奶奶照顾我的生活起居,爸爸一直是我的精神引导。”
她说,父亲年轻时就是一个“文艺青年”,家里的书柜堆满了他的藏书,里面的文学名著、诗词歌赋成了姚若渔的文艺启蒙。
考虑到女儿腿部行动不便,父亲早早就决定让她走美术这条路,并总是提前做好了规划。
小时候,父亲带着她来杭州参观中国美院,告诉她这是中国美术最高学府;初中时,父亲为她收集报考美院附中的信息,还提前在转塘为她安置住处……现在,他又开始考虑女儿到底是要读研还是出国留学了。
姚若渔自己真正下定决心考中国美院国画系,则是在高二的国画选修课上。“仿佛原先脑中无名无头无稽的诸多线索一下子串联在了一起,我钟爱的文言的诘屈,诗的旖旎,纸上的笔走龙蛇,终于可以找到寄托。”选修课的老师也鼓励她,她的身体状况和安静的性格,很适合学习国画。
父亲的深谋远虑,再加之自身的努力,让姚若渔一路走得从容而顺利。
“若渔”这个名字是父亲为她取的,意思是“如鱼得水”。身体的缺陷或许让她早早失去了鱼鳍,但没有妨碍她游向艺术的海洋。
也正因为一家人满满的爱,让姚若渔对不幸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清楚地了解不幸的意思,却从未哪怕一次在自己身上感受到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