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胡昕然 董洁 编辑/马丽红)今天傍晚时分,飘雪渐止。从浙江省人大代表楼黎静下榻的驻地宾馆望出去,窗外一片雪白。纯净细腻的景致,有如江南的丝绸。
近日,楼黎静在去年提出的关于深化秸秆综合利用机制的建议被评为2015年优秀议案建议。这已是楼黎静代表湖州参加省两会的第九个年头了。
今年,她将继续立足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职工作,把目光投向农业与生态,重点提出关于推进茧丝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建设的建议,为浙江省的传统丝绸产业谋出路。
楼黎静关注到,近年来我省的蚕桑生产萎缩十分明显。浙江全省桑园面积已从1994年的152万亩降至2014年的86万亩,减少了43%;蚕茧产量从1992年的14万吨降到2014年4.7万吨,减少了66%,退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
究其原因,楼黎静认为,是因为目前桑蚕产业链中农业、工业、外贸之间紧密度不高、融合不足,蚕茧加工企业没有与农民实现真正对接,蚕桑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无法推进,导致蚕桑生产基地萎缩,严重制约了浙江茧丝绸优势的发挥。
针对这种状况,楼黎静建议,在对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支持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投资建设优质原料基地,通过经济手段促进农民生产优质蚕茧,整体带动桑蚕种植,积极探索“品牌企业+原料基地”经营模式,鼓励蚕农增强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遏制浙江桑蚕快速下滑的形势。
“爱马仕、LV这些高端品牌的丝巾用的是我们的初级原料,但人家可以卖一万,我们就只能卖一百。”提起这一百倍的差距,楼黎静不无心酸。
“因为我们国内没有特别知名的品牌”,楼黎静认为培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未来要将“浙江丝绸”这块金字招牌打造得更加高端、时尚、创新。“力争从原来的丝绸原料出口,转向未来的丝绸品牌出口。”
代表名片
楼黎静,湖州代表团,前湖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现任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州市桑蚕首席专家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