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8日讯 “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浙江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三五”发展宏伟蓝图,在我省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加务实进取的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千方百计促增收
确保收入翻一番
促进城乡居民普遍持续增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采访对象:
天台县南屏乡党委书记曹洁华
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古道。走在天台县南屏乡的古道上,有外地游客不时从身边经过。“自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以来,全乡群众的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5400元到2015年10497元,实现翻番!”天台县南屏乡党委书记曹洁华颇为自豪地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强低收入群体增收帮扶。这点必须点赞!”望着古道沿线的农家乐遍地开花,曹洁华很感慨:“我们南屏就是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保护和开发好生态旅游资源,举办乡村旅游节庆等活动聚集人气,从而让山区群众在家放下锄头吃上‘旅游饭’,实现增收致富。”
农家乐开始在南屏一家接着一家地兴起。“现在全乡共有农家乐、民宿21家,平均每家每年都能有10多万元收入。”曹洁华告诉记者,“游客火爆,也带动了生姜、番薯粉面等农副产品走俏,摆地摊的村民一天都能有一二百元收入!”
(见习记者金晨报道组徐平)
采访对象:
苍南县副县长蒋献生
如何践行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创造美好生活”?在浙江最南端,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苍南县,正探索“三个抓手”促进城乡居民普遍持续增收。
“精准扶持,搭平台,优政策,持之以恒对‘人’投资。”这个分管苍南三农工作的副县长,带着多年援藏经验,在他熟悉的温州地区,探索一条独特的惠农富农道路。
“人口众多的地区有些人富,有些人贫,这就需要找准贫根,精准扶持。”蒋献生说,据调查,病残、缺技能等成为限制乡村农民发展的主要原因。依此,苍南探索“康德业言”O2O培训模式,依托文化礼堂,围绕健康、价值观、从业技能、对外沟通等方面,按需开展线下上门免费培训,同时线上试点一对一服务,提升城乡居民主体能力。 (记者尤建明)
公共服务须普惠
城乡统筹均等化
提高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采访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戎庭伟
“我对城乡教育统筹关注挺久的,这个问题要放在社会公平的大背景下来谈,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戎庭伟的开场白单刀直入,在他看来,“统筹”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金钥匙,通过统筹战略,能够促进教育圈层的融合。
城乡教育如何统筹?戎庭伟的答案是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这是当前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一条重要途径,重点在于农村,尤其是偏远贫困村,因为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办学水平和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他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建立城市农村一体化机制,在政策、待遇上都要平等对待城市与农村的学校。“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公共财政制度和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见习记者张梦月)
采访对象:
宁海县第一医院院长方正敏
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双下沉、两提升”制度。作为一名基层医院院长,我们积极与大医院合作,把大医生、优质医疗资源引进来。
比如,我们聘请“同济十院”魏毅东教授为心内科执行主任,介入手术的质量明显提高,手术量明显增加,单单当年11月份魏主任专家门诊45个病人,造影术29例,另外10个病人行支架植入术,进行了两次教学查房及15台手术示教,并分别邀请来国际心脏病学专家马里奥·马拉尼昂博士、“同济十院”心脏外科主任臧旺福教授,来院教学查房及学术讲座,有效提升我院心内科青年医生的整体水平,合作前景良好。
我们将建立网络预约机制,逐步实现跨区域专家及特色门诊的预约工作,和专家实施会诊或转诊危、急、重症及其他疑难杂症的病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报道组蒋攀记者陈醉)
采访对象:
浦江县教育局副局长郑可章
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留在山区,一直是城乡教育均衡的症结所在。浦江依托“一校两区”的形式,让城区优质教育集团“牵手”山区学校,使山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城区的教育资源。其中,原花桥乡中心小学(现浦阳第二小学教育集团花桥校区)在县窗口学校浦阳二小的带动下,评价从原本的全县中等,跃居至现在的全县A类学校。而在以往,往往只有城区优质学校才能达到A类学校的标准。这一成果也获得了花桥乡百姓的交口称赞。
郑可章表示,城区教育发展的均衡,说到底,在于硬件和师资。硬件是基本,而师资是核心。2016年,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浦江将开展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教师从“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身份转变,从而加快优秀教师向偏远学校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见习记者蒋欣如)
培养新生代农民
推进农业现代化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七大产业,重点抓好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逐步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信息经济为龙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采访对象:
金华“80后”种粮大户陈薇
作为一名“80后”种粮大户,陈薇说,在她回乡从事水稻种植的5年多时间里,深深地体会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对于现代农业的分量。
土地租金和农资价格的提高,技术和产业链的不成熟,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短板,这些都是农民增收所面对的压力。要走好从低水平的供需平衡到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转型,首先要在技术上“跟上脚步”。陈薇用她自己的农场举例:从原来散直播稻种,到现在的机插秧;从原来的稻谷翻晒几吨,到现在的一天烘干几十吨;从原来的人工开沟,到现在“机器换人”的开沟平整一体机的作业,这些效率增长的背后,正是技术升级的体现。
新生代农民遇上现代农业,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陈薇说:“作为新生代农民,我们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速度快。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应该带动周边甚至更多的农民朋友一起拥抱现代化农业。”陈薇牵头成立了金华市强农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将定期为农民开展农技培训,提供机械化服务,一起购买农资,降低生产成本。
(见习记者蒋欣如)
采访对象:
绍兴市农科院院长戴余有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切实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我们农科院能做的就是把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中,用科技入户的方式来提高农民的收入。”2015年,绍兴市农科院选定了10个在绍兴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成了“十大科技服务基地”,发挥学科优势,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绍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我们的科研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手把手地将科学技术教给农民,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
面对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戴院长有着自己的担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受惠最多的还是农民。以吊瓜新品种测算,每推广一亩,农民的收益至少在3000元以上,如果推广力度不够,那农民的收益就无法达到了。”面对这样的难题,2016年绍兴市农科院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借助科研服务基地,提高为农服务能力,扩大辐射面积上,“我们将继续以‘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方式优化服务水平,让农民的收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戴余有院长说。 (见习记者干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