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李鹏 编辑/陈健)从2013年开始,浙江启动“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即“下沉医学人才和城市三甲医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以破解城乡卫生资源不均衡现状。
今年浙江两会,“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成为热议话题。针对“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落实情况,代表委员就如何“下沉”更有实效,怎样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全力打造健康浙江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双下沉”覆盖全部县市区
百姓家门口有了“大医生”
截至2015年底,浙江已有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分别与122家县级医院签订5-8年的合作办医协议,实现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市、区)全覆盖。其中7家省级医院安排自有资金3亿元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投资办医,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省政协委员、常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林木青介绍,常山县人民医院与省妇保院协作以来,由省妇保派出3人组成医疗团队长期驻点在常山医院妇产科,不仅带来精湛医术,更带来先进理念。“常山老百姓说,这是家门口的省妇保院,出门就能看到省里来的大医生。”林木青表示,这样的紧密合作办医模式值得点赞。
内科满负荷 外科少患者
有效“下沉”需考虑“基层需求”
同时,一些代表委员也指出,“双下沉、两提升”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加以完善的问题。
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裘云庆表示,由于省级医院专科划分较细,有些专业性太强的医生下沉到基层医院,并没有对口专业科室,而且基层对应专业的病患也少,容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因此,裘云庆建议,应当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合理下沉相对应专业的医生。要根据各基层医院学科发展建设和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选派己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或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且愿意潜心下沉的专家去帮扶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培养当地年轻骨干提高诊疗水平。
省政协委员、仙居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建飞也建议,“双下沉、两提升”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各科室病种及诊疗技术的不同需求,采用合适的合作模式。”
王建飞举例说,基层医院内科病人非常多,沉下来的医生几乎每天满负荷工作。但是像仙居县人民医院外科的门诊量每天只有四五十人,下沉医生每天接触不到多少患者。要全面充分发挥这些下沉医生的作用确会有些困难,相比在省城医院的医疗工作量,下沉医生会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医疗人才不足 工作积极性不够
建议完善人事薪酬制度
刚刚在浙江两会通过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包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以及提升全民健康体质。
打造健康浙江,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重要。省民革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中指出,目前,我省卫生人才供应总量不足,卫生人才培养难、招人难、留住难。现行人事编制政策影响医护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编制核定不足,缺编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实施的“一刀切”的绩效工资制度,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省民革建议,要创新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方式,按照精简、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各类人员配置并报备。推进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总量与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相挂钩的核定办法,更好地体现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另外,建议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和专业骨干人员年薪制,对特殊贡献人才采用特设岗位协议薪酬的方式确定待遇。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