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全国两会 正文
【全国两会地方谈】正视农村存在的难题才能更好的建设农村文化
2016年03月04日 17:27:01

  今天15时,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即将开幕,大众网特派记者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正在入场的委员。“今年提案什么内容?”“你身体还好吗?”全国政协委员赵本山现身人民大会堂东侧广场,立即被媒体记者围堵追问。

  赵本山告诉大众网记者,今年他将围绕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建言献策。说完,他快步穿过面前足足围了五圈的人群进入会场。(3月3日大众网)

  农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在十三五的报告当中,习总书记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的文明程度不止体现在物质层次,更要体现在文化水平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农村地区,发掘传统文化和普及现代知识亟待跟上。

  今年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喊出了黄土地人们的声音,而这样的声音也让观众耳洞大开,原来陕北不只有信天游,不只有秦腔,还有这类似摇滚却又特色浓郁的声音。同样,内蒙的祝酒歌,西南的舞蹈都是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地道的农民,这些都属于农村文化的一部分。为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却不知道农村的文化也能登上春晚的舞台。

  我们对于农村文化的重视还不够,给出的保护和发展方向还不够明确。

  最近几年,乡村旅游很是火爆,但是火爆的背后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旅游农业对于社会经济的依存程度极高,但是在不少的地区,以旅游业促进GDP已经成为事实,而这样的GDP只是为政府做了贡献,实际上不能真正的惠及子孙后代。“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拿到今天来讲,我们的农村产业不能只有旅游业,还有要其他的基于土地的附产品,还要有属于地方的能够吸引人的文化产业。青山绿水带来的关注是一时的,而文化与良好的服务质量带来的吸引力是长久的。

  农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育。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教育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师待遇的不均等,经济水平的不协调。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的政策鼓励教师到农村去,但是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而言,如何快速去适应简单的农村生活是个难题。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需要有后备的力量,而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发展的动力和机会,在鼓励乡村孩子走出去的同时,也要鼓励我们的农村孩子回到故土,反哺家乡。

  农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关注。春节期间《一个病情加重的东北农村》,向世人描绘了一幅“老无所养、家庭不和、行乐痛快、礼崩乐坏”的荒败村庄,而经过媒体的实地调查却发现这都是空穴来风;上海女与江西男闹的沸沸扬扬,结果只是一个假新闻,一个安徽作者拿几个人的故事说起了全国的农村,这些歪曲于事实之外的报道不仅没有能够引起人们对农村问题的真正关注,反倒把农村变成了“无可救药”荒蛮之地。关注农村问题,要的不是噱头,要的是对于农村问题,对于农村文化的真正正视。

  重视农村发展,不能只是停留在物质层次,还是要在文化精神上整体前进。在各种利益冲击下的农村,确实遇到了精神空缺、文化失落的问题,而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是真正爱护我们的农村。(王桂江)

来源: 西安网 作者: 编辑: 王艺
相关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