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全国两会 > 最新要闻 正文
延迟退休“箭在弦上” 还有哪些问题待解
——五问延迟退休
2016年03月05日 06:53:56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并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一话题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聚焦的热点。延迟退休从方案到落地需要经过哪些程序?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还有哪些期待?

  一问:政策落地还需经过哪些程序?

  一些业内人士和代表委员表示,至少还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程序报批、各地出台细则三道程序。

  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表示,这项政策可能有若干年缓冲期。2016年开始征求意见,如果2017年正式出台,可能要在2022年左右开始实施。二问:是否会挤占就业岗位?

  目前,全国每年毕业700多万名大学生,去产能也涉及百万人安置问题。有人担忧,延迟退休与去产能可能对就业产生多向挤压,导致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表示,延迟退休和减少就业岗位不是简单线性替代关系。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都处在转型过程中,延迟退休带来的就业压力能够通过结构性转移就业缓解。

  三问:社保费率会降吗?

  随着延迟退休,社保费率能否下降受到关注。尹蔚民表示,如果能够顺利完成推行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在确保发放养老金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社保费率。

  一位在基层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可以把社保费率下降作为延迟退休的配套政策,同步推出。

  四问:能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吗?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延迟退休后职工缴费年限延长,对于养老保险基金运转总体肯定利好,养老金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此外,有研究显示,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五问:劳动者能否实行“弹性选择”?

  一些工会界政协委员表示,延迟退休牵涉广泛,建议循序渐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一定的差异性和灵活度,为劳动者设置弹性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兰说,要在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情况下,提前公示,做好意见征集,可考虑充分尊重大家合理的个人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建议:“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应相应增加岗位配置等指标,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老人’更安心地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胡芸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