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袁艳)为政之道,民生为本。这几天,在与住浙全国政协委员交流有关“民生”的话题时,不少人都不谋而合地提到了两个词:“互联网+”和大数据。当增进民生福祉被注入新元素,会碰撞出哪些新办法?我们来听听委员们怎么说的。
吴鸿:“互联网+林业”,
致富路上跑更快
全国政协委员、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的工作一直在和“林”打交道,他翻过的大山、走过的森林都比常人多,自然对山乡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牵挂。如何让老乡们在致富路上跑得更快、更远些?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让‘互联网+’渗透林业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可以为传统林业转型升级插上腾飞的翅膀。”吴鸿委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山区和农村,而在山区和农村,林业正是生态经济大有可为的领域,当前的林业可以涵盖一、二、三产,是一个新的生态经济增长点。
在全国闻名的山核桃之乡临安,山核桃面积27万亩,年均产量6000余吨。在许多农产品“卖不出”的时候,临安山核桃却“不愁嫁”。每100株山核桃树中,有55株的产品是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伴着临安山核桃的“远走他乡”,还有很多城里人慕名而来,爬山看林赏风光,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吴鸿委员如数家珍地说着这个案例。但他调研时也发现,当前,农村互联网硬件设施配置落后,农村物流体系也不健全,尤其是广大林区交通不便、物流配送困难,互联网在林业产业链中的应用并不普及。尤其是农民普遍缺乏信息化教育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能力较低。
“如果让‘数据’跑起来,通过‘互联网+’,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吴鸿委员建议,政府加大专项投入,将“互联网+林业”列为地方政府“绿色发展”指数、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标。打造以林业产权交易为基础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便于农民进行林产品咨询及交易、林权信息咨询、林权抵押贷款;鼓励以“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方式创新开发相应的林业金融产品;扩大林权抵押贷款的财政贴息规模、简化贴息手续,为金融、工商、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开辟绿色通道。
随着形势发展,制度供给也该作相应的调整。吴鸿委员认为,发展农民电商,无论是扶持政策、配套设施,还是农民素质上都要补上短板。建议将电脑纳入“家电下乡”补贴目录,同时将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培训纳入万民农民素质工程,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对于农林产品生产销售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物流园区,用于农林产品冷储、集散、流通。
雷后兴:数据跑起来,
有“云”更健康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大数据”可谓是医学发展的一味重要的“药引”。
在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时,全国政协委员、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雷后兴,感慨于政府工作报告中那句“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健康云’平台建设,不就是需要部门间的数据真正突破壁垒跑起来吗?”雷后兴委员认为,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是深化医改的方向,也是促进健康产业与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整合各方资源,破除部门壁垒,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健康云”,是适应深化医改的应有之义。
也许有人以为,大数据对于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没有太大作用。其实不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信息中按照不同需求提取资源,提炼出解决方案。许多疑难病例,也可以通过庞大的数据分析得以破解。
最近挺潮的“远程医疗”,借助的也是数据跑腿,实现医学数据的云传输、云存储、云共享、云应用,即使患者与医学专家之间远隔千山万水,也能享受个性化诊疗。
雷后兴委员说,目前,各地积极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核心是构建健康信息云平台,容纳电子病历信息库、健康档案信息库、卫生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区域范围内各医疗业务系统、相关部门数据中心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卫生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然而,雷后兴委员调研后发现,从各地实践情况看,“健康云”建设过程中,健康服务相关信息分散在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能互联互通,更别说共享了。“云”的构建涉及部门多、职责散,比如,发改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包装和牵头,社保、卫计、民政等部门分别负责医保结算、人口健康、社会救助、疾病控制等信息化建设,相互之间也因软件技术不匹配、信息安全要求不同等原因,难以融合互通,“信息孤岛”依然存在。有关部门各自为政、单独建网,也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为此,雷后兴委员建议,将“健康云”建设列为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涵盖医保结算、人口健康、社会救助、疾病控制等不同功能的健康云平台和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健康信息专网。由于“健康云”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建议实行共建共享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厘清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既做到互相职能不重叠,又做到应用、服务、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