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全国两会 > 浙报全媒体报道 正文
不让"号贩子"再伤患者心 代表委员为"挂号难"开药方
2016年03月11日 06:09:44

   浙江在线03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阮蓓茜 袁艳 丁谨之)有一群人,他们不是患者,手上却捏着号子高价兜售,他们有个令人憎恶的绰号——“号贩子”。

  一张医院300元的专家号,竟被炒到了4500元!这是一段网上视频披露的真实一幕。视频中,一位东北女孩在北京一家医院怒斥“号贩子”,将300元的挂号费炒到4500元,害得她从外地赶来排了一天队都没有挂到号。

  姑娘的怒斥,也让打击“号贩子”的话题一直延续到了全国两会。面对这个年年喊、年年难的揪心问题,医疗领域的代表委员们望闻问切,开出了自己的“药方子”。

  医疗资源亟待

  供给侧改革

  一位医生的号子被“黄牛”炒到几千元,结果,病人花几千元钱来看病,几分钟看完病后,患者不是感谢他,而是满脸怒气,花了那么多钱几分钟就被打发走了,而这位医生一天要看60到100个病人,天价挂号费他也拿不到半分。

  这个真实的故事,最近在来自医学领域的代表委员中引起了热议。病人的遭遇令人同情,而这位医生同行的委屈也让委员们唏嘘不已。

  为什么“号贩子”屡禁不止?作为医学专家和医院管理者,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委员有着切身感受。“‘号贩子’在很多大医院都存在,百姓往往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挤、都想挂专家号,自然也就加剧了资源紧张,让‘号贩子’有了可乘之机。”蔡秀军委员分析,“号贩子”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当前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问题,亟待医疗资源的供给侧改革。

  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委员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黄牛”的出现,是因为专家号成了一种相对紧缺的资源。病根仍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以及专家资源的高度稀缺。“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医疗资源如何均衡配置及合理利用的问题。”

  与公安联动打击

  “号贩子”

  “要加大对‘号贩子’的打击力度,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打倒号贩号行为。”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葛明华代表摆出了自己的观点。

  葛明华代表认为,“号贩子”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管理秩序,侵占了医疗资源。“对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建议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进行刑事惩处。”

  针对网络上的“号贩子”,葛明华代表认为,要严厉禁止收取高额额外服务费的“网络集团黄牛”,还要加大对恶性预约、恶性利用先进软件抢网络号源的处罚力度。

  培养技术过硬的

  全科医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瞿佳代表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是,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信任感不高,常见病也涌向大医院就诊。这需要培养一支群众信得过、专业水平合格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队伍,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真正落地。

  他还建议,医院组建名医专家诊疗团队,由不同职业水平的医务人员组成。患者挂专家团队号,在初诊后进行分流,确实因病情复杂需要专家诊疗的患者转至专家处,一般病情的则由其他医生接诊。“这不仅提高了专家诊疗的效率,也为有诊疗需求又挂不到专家号的患者提供便捷直通车。”

  专家号优先供给

  基层医院

  姚克委员表示,如今,乡镇卫生院与县医院实现医联体,但病人还是往大城市医院跑。“我们要把大医院专家号的资源向基层医生优先供应,病人可以拿着基层医生开出的转诊单直接到大医院领专家号子。如此,病人才会乐意先去基层医院诊治,也断了‘号贩子’的市场。”

  姚克委员认为,应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设,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同时,再提高患者首诊在社区的报销比例,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提高经社区转诊患者的报销比例,才能有效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让优质医疗资源

  下沉到基层

  蔡秀军委员认为,如果优质资源覆盖到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自然就不必大费周折跑大医院,“号贩子”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市场。

  “首诊在基层”,让病人留在基层看病,首先医生要先下去。蔡秀军委员开出了治本的“药方”:根本上还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上的改革,让医务人员变成“社会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阮蓓茜 袁艳 丁谨之 编辑: 石潇俊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