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6全国两会 > 最新要闻 正文
砥砺奋进,向着公平正义的中国梦——从两高报告看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攻坚之年
2016年03月14日 09:15:48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砥砺奋进,向着公平正义的中国梦——从两高报告看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攻坚之年

  新华社记者罗沙、邹伟、荣启涵

  “深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认真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

  “修订检察改革五年规划,出台司法责任制等改革文件23件”……

  2016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攻坚之年。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13日分别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的工作报告中,人们听到了法治建设稳步前行的铿锵足音,也清晰感知到中国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坚定决心。

  攻坚之路:动真碰硬,夯实司法根基、提升司法效率

  2015年11月,湖北三级检察机关的3952名现任检察官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入额”考试。2016年3月1日,通过遴选的检察官们面向国旗、国徽,左手握紧宪法,右手握拳举起,庄严宣誓。

  “员额制”,这项让法官和检察官队伍“重新洗牌”的改革,触及司法人员切身利益,成为2015年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人们从今年“两高”报告中看到,“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着力破解难题”的不断攻坚,是一年来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

  推动改革,首先要夯实根基。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其中的司法责任制更被喻为“牛鼻子”。

  “出台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相关试点法院审判质效明显提升。”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检察机关健全检察权运行机制和司法责任体系。实行独任检察官或检察官办案组的办案组织形式,突出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

  “司法责任制最终将建立一套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司法人员办案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促进司法更加公正高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勇说,“无论从已有经验的角度还是从实际操作标准的角度看,司法责任制的建立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如何摈弃现有司法体制中老旧的单一化管理模式,直接决定了改革能否提升司法水平、司法效率。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上海、广东、海南、青海等18个试点省区市已经完成10094名法官入额工作,提高了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曹建明指出,检察机关推行检察官员额制,建立检察官遴选委员会,择优遴选业务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在一线办案。

  专家认为,员额制作为按司法规律配置司法人力资源、实现法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重要制度,是司法责任制的关键基础。

  “确实是在啃硬骨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陈旭说,“很多人习惯于行政化思维,年纪大了一点的检察官往往去当领导了,离开了检察岗位。今后要求检察官长期在一线办案,这是观念上的重大改变。”

  两高报告显示,全国法院于去年5月起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直指困扰人民群众多年的“立案难”问题,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检察机关在沈阳、杭州等18个城市212个检察院开展试点,对3万余件轻微刑事案件加快办案进度并建议人民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审查起诉周期由过去平均20天缩短至6天以内。

  “立案登记制也好,试点刑事速裁也好,这都是许多人以前想做不敢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工商联副主席石克荣说,“这是司法机关通过自我加压,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之举。”

  攻坚之效:切中要害,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

  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建成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全联通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实现跨越千里的“面对面”接访。健全涉法涉诉信访导入、纠错、退出机制,共接收、办理群众信访114.8万件次。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颁布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1109件案件予以赔偿。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8897名陷入生活困境的被害人或近亲属予以救助。

  改革找准要害,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通过实现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功能,法院在“被执行人难找、财产难寻”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截至今年2月,各级法院信用惩戒“老赖”467万人次,338.5万“老赖”被公开曝光,35.9万人主动履行义务。此外,法院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

  “司法体制改革离不开与社会的呼应互动,特别是要把握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明确司改攻坚主攻方向,使司法体制改革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变革相适应。”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杰说。

  去年7月起,检察机关在13个省区市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对325起案件启动诉前程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相关行政机关已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224件。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检察机关已提起公益诉讼12件。

  “不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恶化的背后,是一些行政机关没有积极作为,甚至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莫小莎说,“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可以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主动依法履职,为营造绿水青山提供支持。”

  司改攻坚有无效果,关键的衡量尺度还是司法公信力。

  “去年一年的司法体制改革中,很多举措是在向司法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低、不规范问题开刀。”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马永胜说,“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

  “地方保护主义”令人深恶痛绝。据了解,跨行政区划法院和检察院试点展开后,北京四中院、上海三中院两个跨行政区划法院审结案件2961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共受理新增管辖案件105件,其中审查起诉案件28件39人,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办理了案值近7000万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重大刑事案件等一批典型案件。

  引人注意的是,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在北京四中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出庭率达到100%。上海三中院建立庭前释明等制度,杜绝非法干预,案件审结后服判息诉率达到100%。

  “设置跨行政区划法院,是保证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说,“不管是对司法制度还是对整个法官职业,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利好。”

  攻坚之望:事不避难,破除阻碍公平正义的藩篱

  “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提高执行信息化水平,规范执行行为,穷尽执行措施,加强信用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无处逃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周强在介绍2016年工作安排时的这段话,赢得全场掌声。

  为民的改革,必然赢得人民真喝彩。

  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来,改革者迎难而上,站在高起点,破难题、固基础、谋长远,敢于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下一步,司法体制改革将如何发力?两高报告中释放出诸多信号:

  ——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探索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检察院改革试点。

  ——增设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扎实推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

  眺望前路,绝非坦途。

  “人民法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涉及司法职权配置等深层次问题,力度、深度和难度前所未有。”周强说。

  “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曹建明说,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充分发挥审前主导和过滤作用,健全听取辩护律师意见机制,防止案件“带病”起诉,确保侦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进入“两会时间”的中国,向世界发出愈发振奋人心的法治强音。

  来自各方面的期待与信心,汇聚成攻坚克难的力量——

  “期待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更好地保障律师的阅卷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等;期待加强司法职业互换,使得律师与法官、检察官能够切实换位思考、更好沟通。”上海市中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主任律师龚清华说。

  “我相信,司法体制改革将按照司法规律稳步推进,让审者有权有责,强化责任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罗殿龙认为,让最有素质、能力的司法人才集中在办案一线,才能保证办案质量和效率、树立司法权威。

  “可以预见,司法将以更加‘可见’的方式实现公正。”陈旭说,“司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包括庭审公开、裁判文书的公开等,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越是改革攻坚,越需要凝聚共识。越是“涉险滩”,越需要有理想、有担当。

  人们有理由相信,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深化、砥砺奋进的司法体制改革,将不断实现新突破新进展,不断夯实促进司法公正的基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参与记者:张莺、王博、朱翃、张丽娜)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编辑: 王艺
相关阅读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