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我们已经步入汽车时代,却远远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汽车文明。尤其是面对关乎生命安全的交通违法违规,必须选择毫无保留的“零容忍”,构建文明的出行环境,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违规驾驶。
4日下午,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盛家坞水库的湖塘公墓发生一起重大车祸,一辆黑色的奔驰越野车从山上急驶而下,撞向路边车辆和人群。截至目前,该事故共造成4死5伤。4日晚,萧山警方通报称,犯罪嫌疑人沈某在余杭区被抓获,目前案件情况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事发之后,有媒体为事故的伤者之一——正在浙医儿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7岁女孩祈祷。相似的事件与场景,让我想起几年前在医院急诊室的一次采访:一位悲痛欲绝的父亲,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在一瞬间失去了两个孩子。我并不知道此后这场车祸的处理结果,但那张悲伤的脸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停留数年。
是的,交通违法面前,抛开定罪量刑,我们更应该看到生命的可贵与至高。因而对关乎生命安全的交通违法违规,必须选择毫无保留的“零容忍”。
那么,遵守交规的这条“底线”应该如何牢牢把守?笔者认为,严格合理的交通规章制度和驾驶人自身的安全驾驶认同感同等重要。
本月起,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在全国范围实施。新规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等行为,由一次记6分调整为记12分。无独有偶,5日,上海市公安交警总队公布了一份36人的“终身禁驾”名单。其实,无论是6分之差,还是“终身禁驾”,都表明国家层面对整治交通违规现象的力度与决心。
这些新的规章制度建立之后,首先需要被严格执行。在讲法治、讲规则的社会,合法行车、文明行车应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共识,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人人做到“有法必依”,只有这样,文明、安全的行车环境,才不会成为“奢求”,也才会成为平安社会自然而然的组成部分。
如果说规则是规避交通违法的客观存在,那么在每个社会成员的主观认识里,高度的安全驾驶认同感也不可缺席。司机与行人,理应平等,他们只是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社会个体。无论肇事的车辆是机动车、工程车,还是频遭媒体曝光的“豪车”,坐在车里的都首先是一个人,当他们关上车门、走下汽车,他们就也是需要“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斑马线的普通行人。那么,太多人对安全驾驶的漠视,也就意味着,“潜在”的肇事者,也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伤亡者。因而,能否树立起个人安全驾驶的认同感,和是不是开车的人无关,和是不是换位思考无关,而是和整个社会对安全出行、文明驾驶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安全面前无小事。有媒体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期间,上海警方共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8万余起。要看到,在8万这个“天文数字”面前,多少当事人依然怀着“交钱了事”、“扣分了事”的侥幸心理?多少人在乎车辆的受损多过对公共秩序的破坏?多少交警贴过罚单处置过现场之后没有以身作则做好宣教?
无疑,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拉近了空间上的物理距离,也拉近了分隔两地的无数家人的心理距离。正因为它的重要性,全社会才要上下齐心,共同构建良好的出行环境,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违规驾驶,从而让选择两种出行方式的行人平等,让出行安全不再成为“奢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