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企业遭遇复杂形势,也面临发展良机。通过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一大批浙江企业率先开启新兴业态,拓展国际市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掘新活力、新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光明前景。
浙江在线4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曾杨希 编辑/陈健)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推动浙江“智造”转型升级。来自台州的公元集团永高股份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塑料管道、阀门及配件。管道虽小,却包含着大科技。
通过“机器换人”,永高股份多个车间的一线生产员工减少近75%,同时生产效率极大提高,实现计划执行率接近100%。通过“智慧管网”研发,企业为管道装上“眼睛”、“大脑”,实现城市管网运行实时监控,管道问题最快修复。
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让永高股份业绩飘红,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5.33亿,净利润 2.64 亿,同比增长 37.29 %。
管道制造实现“机器换人”
在永高股份的注塑车间里,187台全自化注塑机如同等待阅兵的方队。随着运行的“咔嚓”声,粗壮的机械手快速操作,迅速完成合磨、注型、压铸、成型环节……一个个管件一气呵成。而在现场,几乎看不见一个工人。
作为浙江省首批“机器换人”示范企业,永高的PPR注塑车间通过引进高精度机械手、集中冷却输送、设备监控等系统,实现对设备机台和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控。同时,与设备厂家合作开发的智能混配设备,建立了从原料仓储,称重配比,输送储存,在线监测,故障预警等一系列智能控制体系。不仅质量稳定,还实现了节能、高效、环保。
通过实施“机器换人”,永高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双浦厂区第十车间为例,总投资约1亿元的智能自动化改造,使一线作业员工减少近75%,一年节约工资等费用约2500万。
“双浦厂区更像是一个试验点,未来,我们将在其他厂区和产线将‘机器换人’的做法继续推开。”一名企业基层员工自豪地说,制造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高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着永高股份的发展轨迹。
自主研发打造拳头产品
在永高股份的双浦厂区,坐落着一栋六层的米白色小楼,和车间相比,它显得更加整洁、清新。这是2014年7月投入使用的永高研究院,涵盖分检测中心、试验中心、研发中心等。截至2015年底,研究院共拥有研发人员287人,其中高级专家和博士21人,成为生产过程的坚实后盾。
“一直以来,永高股份在生产过程中都很注重科技创新,过去我们曾和不少高校合作,可是高校实验室距离生产线太远,很多时候和产生需求有矛盾。”永高股份董事长卢震宇于是下定决心,建设自己的研究院,并不断加大科研投入。
不到两年时间,永高研究院就孕育出一个又一个塑管新品:高效抗菌聚烯烃管道系统、三层壁复合增强管、PE燃气管道等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欧美等30多个国家获得认证。目前,永高股份已经拥有国家授权专利332件,专利技术覆盖80%以上的产品和工艺技术。
“智慧管网”延伸产业链条
永高研究院内还设有一套“智慧管网”模拟系统。所谓“智慧管网”,就是给塑料管道装上“眼睛”、“大脑”、“手臂”。一旦管道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可实时监测,分析原因,甚至直接处理故障——开启或关闭阀门,最终达到控制目的。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系统仍处于开发阶段,需要通过不断的实验模拟,为下一步技术革新提供经验基础。未来“智慧管网”系统有望为工业管道抢修,市政管网建设提供最快最全信息。“机器换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也令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制造转向产品设计,进而成为全产业服务商,打开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
借助科技创新,2015年,永高股份实现销售收入35.33 亿,净利润 2.64 亿,同比增长 37.29 %,上交税费 2.49亿元,同比增长40.54%。未来三年,企业还将继续抢占“智慧工厂”制高点,利用“机联网”、“厂联网”的建设契机,打造一座信息化的“物联工厂”。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