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工作24年没有一官半职 55岁的“国门卫士”把荣誉让给年轻人
2016年04月13日 06:04:26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蒋懿鸣

   浙江在线04月13日讯 他被称作“国门卫士”,在金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一干就是24年,他办理、审批的各种出入境证件及外国人签证达30多万本。他淡泊名利,勤勤恳恳不谋求一官半职,55岁仍是一名普通民警。

  如今金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每天的办证量达400~600人次,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申请人,是通过4号窗口——朱筱华所服务的窗口办理的。与他共事20多年的领导说:“朱筱华做事细致,让人放心。20多年来,他审核、办理的证件无一差错。”年轻民警们在工作上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教一下朱老师”。

  身体不好,他仍坚持在一线窗口服务

  “你好,请坐!”

  “办港澳通行证。”

  “什么时候出去?”

  “4月26日。”

  “那来得及,10个工作日内肯定能办好。”

  核对身份证、户籍档案等资料后,朱筱华将申请人信息录入电脑。

  “电话、名字、地址再确认一遍,确认好后请签名。”

  “回执单请放好,快递会寄到家。慢走,谢谢!”

  “民警态度很好,服务也周到。”郑阿姨是白龙桥镇人,准备和村里的姐妹去香港旅游,这是她第一次来出入境管理局办理业务。

  紧接着,一位年轻女士来到4号窗口前。

  “办护照是吗?以前有办理过吗?”……

  这是朱筱华每天的日常工作,这一工作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申请人一个接着一个,上班一坐下来,基本上没有站起来的时间。“忙起来没有时间喝水,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朱筱华笑着说,前台业务受理工作就是这样。

  “大厅里声音嘈杂,申请人又多,朱筱华的喉咙都是哑的,有时候血压上来,脸涨得通红。他患乙肝近20年了,身体这么不好,依旧坚持服务在一线窗口。”出入境管理局局长叶惠琴告诉笔者,朱筱华是全省出入境一线窗口中年龄最大的民警,在出入境窗口受理证件办理的大多是年轻民警,很少有像他这样的老民警仍服务在一线窗口的。

  有肝病的他,每日吃护肝药控制;患有慢性咽喉炎,仍受理业务,一天到晚与申请人对话;近几年,他血压有些偏高,高的时候有180,但他一工作起来,总说没事儿。“岗位上缺人,现在我能坚持当然要坚持,能工作就尽力做。”

  “他这样的身体状况其实需要静养,但他从来没向组织要求过照顾。”叶惠琴说。

  热心助人,不论是老外还是普通市民

  2007年的夏天,办证大厅里,一位外籍黑人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朱筱华赶忙从服务台走出来,扶起小伙,让他坐到一旁的椅子上。一看眼熟,是一个月前来开证明补护照的尼日利亚小伙。

  原来,一个月前这名尼日利亚籍小伙来义乌旅游,不慎丢了护照。开护照遗失证明时,他身上还有一些钱,没想到领事馆一个月后才补发护照。此时,他身上只剩150元现金,着急地想办好签证尽快回国。

  小伙不知如何是好,下跪寻求帮助。朱筱华与小伙交谈后,立即向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正常的签证办理手续需要3天,小伙子当时身上没什么钱,已经有两三天没吃东西了,急着赶回国,尽力想办法帮他解决困难。”汇报后,特事特办,朱筱华在当天下午就为这名小伙办好了签证,前后不到2小时。

  办理证件的费用是100元钱,朱筱华想他个人出这100元,其他几位民警知晓后,也纷纷响应,每人都掏了20元。见小伙饥肠辘辘,朱筱华与同事又为他买来两个面包和两瓶水。接过证件和面包,小伙起身又要下跪。朱筱华扶住他,说:“不用不用,我们是中国警察。”小伙离开时连连说谢谢,赞叹道“中国警察真好!真好!”

  又有一次,一个在迪拜求学的义乌小姑娘,回国后不小心把护照丢了。办理护照的费用是200元,可小姑娘口袋里只有80元,家人在外地,把钱送过来不方便。

  “相信她不是骗人的。”朱筱华二话不说就帮小姑娘垫付了200元钱。几天后小姑娘来领取护照,不仅把钱归还,还送给朱筱华一枚迪拜的钱币留作纪念,“这枚钱币,我一直保管着,放在我的抽屉里。”

  “朱老师为老百姓办事,介绍得很详细很清楚的,是把他们当朋友般对待,证件审批好后也是第一时间通知。”金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外管科科长徐楠说,朱筱华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老百姓。

  淡泊名利,评奖评优让给年轻民警

  朱筱华工作细致,如有申请人拿兄弟或邻居身份证来弄虚作假的,或者其他同事受理中未发现的小差错,他审批时总能发现并纠错。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炼就了他一双快速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近3个月他已发现各类错误5处。

  “如果有人拿着一本错误的证件,到海关出不去,这问题可就大了。”他说工作上不能出差错,一个小疏忽或许就会对申请人造成很大的麻烦。

  尽管工作上勤勤恳恳、表现出色,但朱筱华工作这么多年,没有一官半职,从来没有立功受过奖,也不追求名誉、金钱。朱筱华身边的同事、朋友评价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淡泊名利。

  每到年底,评选年度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优秀人民警察,大多优先考虑老民警,大家也都投票朱筱华,但他都是推脱。“年纪大了不需要荣誉,把奖项留给年轻人。”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刚进入单位工作那会,一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问朱老师,他都是耐心教我,可以说我是他手把手教出来的,所以我叫他朱老师,后面来的民警听我喊他朱老师,大家也都跟着叫他朱老师。”徐楠说,业务上有不懂的地方,朱筱华有问必答,像老师一样耐心教导年轻民警。

标签: 出入境|国门卫士|荣誉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