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砥砺奋进浙江新开局-2016浙江两会
共享荣光-浙江在线新闻中心2015年终盘点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和善之美,留住乡愁 东阳市单良村文化礼堂带来乡村之变
2016年04月15日 07:12:14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李文芳

   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李文芳)青台山下文明花,东阳江畔单良村。枕山傍水的单良村,文明的种子正破茧蝶飞。单良人用他们的双手耕耘这方土地,开辟出一片旖旎丰饶的美丽乡村。

  然而,十年前单良村还是老上访村,邻里不和、矛盾迭出。近年来,单良村依托体量庞大的文化礼堂平台悄然转身,乡村被文化所滋润,开始积淀起乡土文明厚重的底色,让生长于斯的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4月12日下午,参加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的代表们走在东阳市城东街道单良村的土地上,所闻、所见、所听,感受这里的乡村之变。一座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文化礼堂,承载起农耕的记忆、家规的训诫,培养出10支文艺队伍;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善和园,将“善”与“和”的训导雕在亭台上、刻在石板间、书写在花草假山里;加之文化长廊、文体广场、乡村文化活动,细水长流式的“和”“善”文化熏陶扑面而来。

  守着“和”,传着“善”的单良人,通过建好、用好、管好、育好文化礼堂,活出了生活的富足、精神的充盈。

  众所盼,心所栖

  “积善能裕,怀德惟宁”——单时良

  “做人心为本,处事礼为先”——单南平

  “多存善心,多兴善举”——单章新

  ……

  单良村修葺一新的善和园中,池塘水淙淙,满目葱茏。在花坛里,26个有文化礼堂标识的训诫字牌分散于花草之间,由隶书、楷书、瘦金等字体一一呈现。

  这些书法,并非出自哪位大师之手,而全是由单良村村民写就。在泥土里摸爬滚打了几辈子,单良人开始提起笔,将文化融进村庄、融入生活的点滴。

  村支部书记单章新对文化有着割舍不下的情怀。做了21年的村支书,单章新亲眼看着脚下村庄的巨变。多年前,村民口袋越来越鼓,可老百姓的精神却滑坡严重,村民吵架、斗殴、不赡养老人等恶习屡教不改,一些村民因宅基地纠纷成了老上访户。

  “村民百分之九十都姓单,却不一条心”,单章新暗下决心要改变。

  重构邻里和睦、家庭和谐、与人为善的精神家园成了单章新和村干部最大的期盼。12年前,村主任单南平上任,成为单章新最得力的“助手”,两人将村委、村民凝成一股绳,开始借助文化的力量,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世界。单良村村委服务大楼内,多年前修建的大舞台、电影院等让老百姓如沐春风。

  可这些远远赶不上村民对文化的所求。2012年,单章新决定在村委服务大楼西侧一片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重盖一座文体大楼。决定一经公布,便获得村民认可,在村集体收入的支持下,文体大楼很快落成。

  2013年,去市里开会的单章新了解到,省政府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列入当年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当时心头一阵喜悦,刚刚建成的面积庞大的文体大楼,不正是建设文化礼堂最好的场所吗?”随后,单良村文化礼堂开始日新月异的变化。

  你一砖,我一瓦。单良村文化礼堂在386户居民的期盼声中,功能逐渐提升,由原先单纯的文体活动场所,扩展建成乡村记忆馆、家训馆、家训长廊、健身室、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等功能齐备的文化栖息地。

  “不论刮风下雨,本村人、外村人一起奔向单良文化礼堂,或跳舞,或打球,那种热闹劲、精气神,甭提多喜庆了。”单章新笑着说。

  文化的滋养,让昔日的上访村,成了今日的和善堂。

  乡风浓,家训传

  单良文化礼堂将村训“处事谦让和为贵,为人诚信善为本”,奉为文化礼堂发展的主线。正如第一次听闻这个村名,以为是谐音的“善良”二字,可用“善良”一词指代“单良人”却恰如其分。

  2014年元旦,是单良村男女老少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村委在文化礼堂举办首次百桌宴。80多岁的李寿华老人常年卧病,这回被孙子背到了文化礼堂大厅,“活了一辈子,村里从来没这么热闹,这么团结”,老人们激动地笑出了泪。要知道,当天村里90%的人都从天南海北赶过来,句句祝酒词中,满是对单良村这个大“家”的热爱。

  从小“家”到大“家”,家风、村风、乡风相互承接。文化礼堂里的“家训馆”“乡村记忆馆”,沉淀成为每一个单良人生命的底色、乡土的本色。在这里,重拾传统价值观,重拾家风家训,已蔚然成风。

  昔日江南农家的客堂、农家厨房长啥样?还在为儿时赤脚在水田中嬉戏而怀念?这不,为了让村里人特别是年轻人记得乡愁的味道,经广播一号召,单良村人将堆放家中的农耕老物什,你拿一件,我捧三件,老主任单国正更是用三轮车拉来了10多件,短短3天,单良人搜集了成百件农耕物品,像艺术品一样陈列在文化礼堂“乡村记忆馆”里。

  耕、耙用的木制牛轭,平整水田用的铁齿耖,棕片编织的蓑笠,踏水灌溉的檑头,去谷物外壳的八角风车,竹编糠筛等被泥土与岁月剥蚀得溜光锃亮,它们安静地躺在村文化礼堂里,迎来一波波村民前来驻足触摸,像回忆永不消逝的童年一般。

  同样,村民们合力捐建而成“家训馆”。以“善、和”为主题的两个老故事,贯穿起单良村的历史与当下。拾重金而不昧、放弃本村利益而免除邻村洪水灾害的高尚品质,流淌进一代代单良人的血脉,彰显着家训馆门口“善行天下,和谐单良”八个大字的内涵。

  古时,东阳一带家训家规常雕于门楣、花窗之上,连同百姓家的言传身教,共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家风、社风。在单良村,村民们将祖上雕有单氏家训的门窗、柜门,口传的家训搜集起来经挑选后置于家训馆内,传承着“兴学重教、勤耕苦读”的理念。

  家训馆里,书写着家训的雕花木板,将艺术与道德一并呈现,令人赞叹不已。村支书单章新告诉记者,颜色较深的是从村里各家各户搜集来的老家训,颜色较浅的木板,则书写着新时期的家训家风,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足常乐淡泊人生”等。

  家训馆门口的展板上、承诺本里,签下了数百个村民信守村训家训的承诺,作为自觉的行动和道德信仰。村民卢红晓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生活中难免会磕磕碰碰,想想这些家训,就会消了怨气。”

  文化礼堂外的善和园内,家训长廊上镶嵌着“以礼于睦邻”、“以和待亲朋”、“以孝处兄弟”等家训,不时会有大人带着小孩边赏玩风景,边立足而念。写上墙、刻上窗,经久不曾磨灭的家训家规带动单良人“和”“善”的好风气。

  浓缩着“和”“善”二字的家训家规乡风,成为单良人的一种文化回归,也成为他们立身之本、处世之道。“经过几年文化浸润后,村民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变化。”单良村村委会主任单南平表示,村里“五水共治”、环境整治、“两美”建设等工作推进顺利,可都离不开这些好家风啊。

  善若水,和者睦

  为了把文化礼堂用好、管好、育好,让它真正成为对群众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且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精神家园,单章新可费了不少功夫。

  端午节,村两委支好桌子,备好食材,举行包粽子比赛;重阳时节,儿孙媳妇们搀着老人来到文化礼堂,梳头、洗脚、敬茶,村干部还给老人献寿桃。92岁的李春光、90岁的韦安顺乐开了花,敬老礼成了她们生前最为感动的瞬间。开学季,孩子们穿上汉服接受启蒙礼仪,接受人生第一堂课。

  每个月,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定期安排活动为村民提供各种“文化大餐”。大伙儿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排舞、铜管、腰鼓等各种文化活动,还能学到健康、水果种植等实用知识。各种文娱活动也如期在文化礼堂里办了起来,少儿艺术培训活动、书法创作交流活动、村铜管乐表演活动、村老年健身球队、道情演唱、村腰鼓队节目排练等依次上演,逐渐培育出村里10个文娱小分队。

  单良大鼓,如今已享誉村内外。年过半百的单章新亲自担任队长,请来专业老师,仅花了1个月,单良人就学会了大鼓。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也拉近村庄与外界的文化差距。单良村的10支文化小分队不仅活跃在单良村内,也开始走出去登上更为宽广的舞台。东阳市有些文化活动还专门付费邀请单良文艺队去演出,为村庄文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

  今年元宵节前,单良村文化礼堂舞龙队在城东街道东锋村先锋自然村竹林里进行舞龙闹春,翠竹之下,翻腾的金黄色飞龙吸引了当地村民和游客观看,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文化礼堂成为单良村最热闹的地方,是单良村育文化、传文化、享文化的主阵地。53岁的黄林花,每晚都去文化礼堂跳交谊舞。文化礼堂二楼800多平方米的跳舞场,更是吸引了四邻八家的人前来。每人2元一杯茶水钱,踩着节拍,听着音乐,农村人“踏踏”的舞步舞出了和睦、温馨、热闹的精神和风范。

  2元一杯茶水,看似不起眼,却解决了文化礼堂每日请人打扫、设备维护的费用。

  如今,每天来文化礼堂逛逛已经成单良村人的习惯,“不来看看,老觉得心里缺点啥”。文以化人,润物无声。文化礼堂改变大家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村民的思想。

  去年,村里成立了义工队,27个村民志愿者活跃在村里大大小小的集体事务当中。居家养老中有他们的身影,孤寡老人家有他们的笑声,村边池塘旁有他们巡逻的背影,村大型活动中甘愿充绿叶当后勤。年前邻村李村荷花灯节时,义工队还义务去维持秩序。和善的氛围在村内外蔓延。

  精神充,物质足

  善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在村规民约、文化娱乐的滋润下,“和”与“善”逐渐内化成单良人的人生标尺。

  村内公共服务投入大小事,张家出钱,李家出力,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年初,看到村里宣传长廊地砖破旧了,在西安做建筑的单淳铭立马捐助了5万元,铺上了崭新的红地板;村牌坊重建需要12万,古建筑修复需要20多万,村民们捐钱捐力;春节期间,为了让村里看起来更气派、更喜庆,外出做生意的单姓村民愣是买了1000米长的红灯笼捐给了村里。

  除了文化礼堂,最热闹的莫过于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了。中心分休息和食堂两个区块。为了让村里的孤寡老人一日三餐有饭吃,这里为75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三餐,未满75周岁的老人每天交5元钱就能享受到香喷喷热乎乎的营养餐。

  见到88岁洪惠香、89岁单满洪老人时,他们正坐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看电视,一旁的食堂里传出阵阵饭香。村主任单南平说,常年在外的单良村人每年回来都要捐上一些钱,给老人们改善伙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单良村,这样的氛围感染着记者。

  单良村老百姓精神富了,物质上也跟着迈向了新高度。单良村西侧有800亩蔬菜基地,是目前东阳最大的蔬菜基地,有49户菜农,只有5户是本地人,其余的来自贵州、安徽等地,这些外地菜农,单良人对他们一视同仁。

  顺着村大道往北走一段,便到了单良村准备建造的300多亩农业观光园内。50多亩的玫瑰园,绵延500米的葡萄长廊,行至最北,玫瑰湖旁正修建一座集文化与休闲于一体的建筑。

  此外,投资200多万元的30亩连栋蔬菜大棚正在吸引着走出去的单良人回乡创业。发展观光现代农业,成了单良村发展经济的一条新出路。目前,单良村是东阳闻名的小康示范村、文化示范村与金华市绿化示范村,还于今年3月份获批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项目。

  美丽乡村配上文化礼堂,加之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单良人对乡土的那份挂念,逐渐生发出“和”与“善”的新魅力,在现代农村发展中,创造着美丽乡村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富裕之美、布局之美以及和谐之美。

标签: 文化礼堂|农村 责任编辑: 周舸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