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安湖 陈笑贞 摄
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衢州,是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五水共治”开展以来,衢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一年治黑臭、两年可游泳、三年成风景”的总目标,以“五铁治五水”的劲头,重拳出击、铁腕攻坚,实现了全域、全程、全民治水,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全市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16年,衢州将坚持定力不放松,扩大战果再争先,努力夺取治水工作新胜利!
2015治水成绩单
2015年,衢州市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高位推进“五水共治”各项工作,再次获得“大禹鼎”。
——治出了一江清水。全市上下以治污水为突破口,狠抓水环境质量优化,水体水质明显改善,出境水考核为优秀,全市21个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治出了衢州特色。各地形成了一批治水新经验、新模式。去年,全流域生态化治理、河长责任制、基层治水体系等48项创新性工作得到了省领导批示肯定。
——治出了转型新路。衢州充分依托治水成果,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医药健康等涉水产业,特别是在去年生猪减量200多万头的情况下,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家庭农场,实现了全市农民收入增长10%的目标。
——治出了干群同心。全市干部群众围绕一个目标,大干苦干,锤炼了一支作风过硬的治水队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去年,全市群众对治水支持度达到96.61%。
以更严要求“清三河”。2015年初,在全市域迅速启动“控源头防反弹”万人治污大会战,将排查整治的重心下移到全市所有的河、湖、沟、渠,两个月内发动80余万人次参与,对排查中发现的1556个问题即查即改。在强势开局的同时,严格过程管理,全面实施综合督查双月排位、人大政协每月暗访、市县媒体每周曝光制度,全市对143名治水不力、作风不实、项目推进不快的干部进行了约谈问责。“清三河”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柯城区、常山县、江山市“清三河”达标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以更大力度破难题
“快”字当先全面深化生猪养殖整规,2015年半年时间就再次完成210万头削减任务,全市域推广了“龙游开启”“衢江宁莲”等规模养殖模式,保留猪场基本实现生态环保养殖。全面推动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从2014年初的15万吨提升到26万吨。以铁的手腕抓工业污染整治,全面完成六大重点行业整治,完成农村小企业(小作坊)整治889家,取缔关停127家,立案查处33家。
以更实举措促治本。深化“治水+”文章,全市共盘活存量土地1950亩,减少废水排放47.3万吨。2015年衢州全市涉水规上企业产值达27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近两成。1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110个示范主体、80个生态牧场和4745家家庭农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的焦点。围绕信安湖,启动了十大涉水项目建设,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沿河沿岸打造生态农业观光示范点200多个,乡村休闲旅游滨水精品线12条,当年夏季开展的“亲水节”系列活动,接待外地游客130万人次。
垃圾河道变生态河道——开化县马金溪
以更高水平建长效
在村村派驻生态指导员的基础上,衢州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率先建立了网格化基层治水责任体系,全市村村1套保洁方案、村村1套考核细则、村村1名农村环保监督员,村村月排名季定档。创新构建了河长履职管理模式,各级河长按照一个考核管理办法、两个河长平台、三个河长载体为要求,履行河长职责。严格环保执法,启动智慧环保实战化运作,累计开展亮剑执法行动80多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09起,罚款1389万元。
全民治水新载体——河长上台赛水赛歌
2016治水作战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成风景”关键之年,衢州将按照“狠下一条心、再拼五年,将‘五水共治’进行到底”的要求,大力度、高水平推进“五水共治”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化、常态化建设,全力完成“五个全面”治水年度目标任务。即:全市地表水乡镇交接断面和县控以上断面全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全市6个县(市、区)全面创建成“清三河”达标县,全市城镇和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四率”全面达到或超过省定年度目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治水成果转化,集中打造百条全流域生态治理示范河道和原生态美丽溪流、百个循环经济示范点、百个(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区块(线路),继续保持治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衢州市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水质美水景
全面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深化流域河长制,在全市农村开展“清千塘美百河”治水大会战,重点实施河湖库塘清污(淤)泥工程,按照“一乡一河”要求切实抓好河流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深化“河长制”落实,严格落实河长制督查考核制度,开展河长履职评议,完善“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河长制APP及微信公众平台”。强化河道目标水质分类动态管理,坚持和完善乡镇交接断面水质每月检测通报机制,建立城区内河水系水质双月检测通报机制,认真开展查找补齐“清三河”工作短板,严格执行定期评估复查,实行动态管理。
破难题补短板
深化生猪、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制定畜禽养殖准入和退出等规范管理办法,加强治理设施运维监管,加大后续深度治理,推行规模养殖场第三方监管,建立“线下网格化巡查+智能化线上监控”体系。深化工业水污染防治,编制实施工业污染防治规划,继续推进地方特征重点行业整治。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有效集中收集处置体系,2016年,全市垃圾分类达标村的比例达到60%,优秀村的比例达到30%以上。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扩容提标改造,2016年底前,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三率”水平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定年度考核目标,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目标任务,健全县、乡、村以及第三方监管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推项目破瓶颈
强化重大治水项目研究,谋划包装一批治水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治水项目规划盘子,获取上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统筹推进“五水共治”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治水有效投资,建立“互看、互查、互学”、市县领导挂联、治水项目推进联席会议等制度,合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进一步强化治水项目监管,特别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等民心工程建设质量监管,打造经得起时间和群众口碑检验的精品工程。
促转型抓转化
坚定不移打好治水组合拳,倒逼美丽经济发展,实施一批生态化循环改造提升重点项目,打造一批水资源产业示范企业,建设一批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1~2条美丽乡村建设各项成效相互交融的集中带,启动百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创建。推动美丽景区打造,按照全市域景区化要求,谋划推进一批近水、亲水精品景区建设,全市域打造100个(条)特色精品区块(线路)。
强机制建长效
强化法治治水,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衢州市“五水共治”条例》《衢州市信安湖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大各类涉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力度。加快建立水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化“五水共治”市场化投资体系,推进金融创新,探索“五水共治”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探索发行绿色债券等用于生态环保建设融资。建立完善“正反典型”推动机制,建立治水“红黑榜”,强化正面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曝光倒逼。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