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2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詹丽华) 昨天下午,滴滴出行在微信群里扔了一条链接,钱江晚报记者打开一看,是一份滴滴“宝贝计划”的问卷,征求用户对接送孩子上下学需求的意见和建议。随后,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宝贝计划”将于近期上线,但未透露具体上线日期。并表示,这与近期网约车企业被各主管部门联合约谈无关,“这是筹备已久的项目”。
“宝贝计划”是个什么样的计划,到底靠不靠谱?滴滴虽以“尚未上线,不方便细谈”为由,拒绝透露具体信息,但记者多方打听后,还是大致了解到部分核心内容。
“宝贝计划”门槛相当高:
10年驾龄,技术好、懂急救
话还要从3月31日说起。当天滴滴出行官博放话说要“发大招”,并以娱乐化的方式介绍了“宝贝计划”:以安全专业的驾驶司机、贴心周到的行程管理,解决家长送孩子上下学的需求痛点。
“宝贝计划”的出发点虽然很好,但目前移动出行市场上的产品更多解决的是成年人的即时出行需求,即便有预约功能,在调度方式上也很难满足接送孩子这样长期、固定场景的需求。况且,即便在解决成年人出行需求的过程中,网约车服务在近一年来也已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如果乘车的是未成年人,安全问题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滴滴“宝贝计划”一抛出,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安全吗?这个“安全”至少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司机是否可信任;二是接送行程是否可控。
“安全性问题我们考虑再三了,接送司机要经过内部非常严格的筛选。”滴滴相关负责人透露,“宝贝计划”的司机首先得有10年以上驾龄,且与滴滴有长期的合作已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个人信息必须清白无案底,在公安机关备案。正式上岗前还要进行体检,以及严格的二次驾驶考试。
此外,司机还将定期接受由滴滴组织的培训,如搏击术、教育学、儿童心理、急救等知识,保证学生用户的乘车体验,以及预防路上突发的各种情况。
同时,“宝贝计划”专车对车辆的要求也不低,首先得是价值15万元以上的车。为了保证车内的卫生情况,车辆将强制一周洗三次车,并配备儿童纸巾、温水、儿童口罩、消毒液、保健箱等。参与宝贝计划的车子上,滴滴还专门配备了britax的安全座椅,按照国际标准,强制要求12岁以下的孩子乘车必须坐安全座椅。另外,滴滴也会为司机和乘客购买价值120万人民币的保险。
9月前上线
价格比来回打车高一点
虽然滴滴方面三缄其口,但记者还是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宝贝专车预计在9月前可正式上线。
“很多家长建议最好送到学校内,目前看来还做不到,就算我们同意,学校也不答应。”滴滴出行一位高管私下说,还有家长希望车内能安装监控,“但目前暂不支持视频监控,不是做不到,而是会带来别的一些问题,毕竟这也不是24小时(接送孩子)配备的车。”
价格问题,反而是滴滴“宝贝计划”抛出后,家长们讨论得最少的问题。滴滴内部对此业务的定价标准是:同样线路,比来回打出租车略高一点。
据了解内情人士透露,“宝贝计划”专车最有可能采用的方式是:固定线路,固定收费,接送司机也会相对固定,或由家长指定司机。同时他也建议,“还是有家长(如爷爷奶奶)陪同为好,尤其是10岁以下的儿童。”
记者快评
“宝贝计划”注定是
一次艰难的尝试
“接送孩子”是一块拥有庞大市场需求的业务,在滴滴之前也不是没有移动平台想要做这块业务,但它确实非常难执行,单单一个安全问题就足够把它打倒无数次。
滴滴决心上线“宝贝计划”的原动力之一,或许是因为他们终于看到了成功的可能性。两个月前,一家在洛杉矶运营,名为HopSkipDrive的专车服务公司获得1020万美元A轮融资,这是他们半年内拿到的第二轮钱(2015年7月拿到39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这家公司业务很简单:为7~17岁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专车接送,没时间送孩子上学、上课、参加活动的父母,可以提前约车。
还有一家名为Shuddle的公司,从事的也是类似业务,2014年10月就拿到了天使轮260万美元融资,紧接着在2015年3月又拿到960万美元的A轮融资。目前,他们的业务已从旧金山扩展到了湾区6县。
但,HopSkipDrive和Shuddle的服务在国内能否成功复制还是个问题:比如它设定的对象是7~17岁的孩子;车内有监控,家长见到司机确认司机身份后,把孩子送上车,通过APP可全程追踪孩子的行程;司机把孩子送到目的地后,必须见到学校的老师或家里父母才能让孩子下车……听起来,他们更像是在做接送孩子的保姆,而不是提供一种出行方式。
虽然滴滴方面认为自己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从家长们的反馈看,准备永远都不会“足够充分”。
就算滴滴已对加入“宝贝计划”的司机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显然更细致,比如:司机的驾驶习惯好不好;车上有没有异味、途中放什么音乐;开车过程中司机会不会抽烟、打电话;同一小区的孩子能不能拼车接送……
滴滴“宝贝计划”第一次亮相时就被外界定义为“愚人节的玩笑”,相当于“随便说说”的程度。即使今天,仍有很多人对它最终能否顺利上线抱有怀疑。
“网约车”热了两年,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扩充应用场景,越来越成为移动出行平台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滴滴“宝贝计划”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也注定是一次艰难的尝试,或许会叫好不叫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