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黄宏 通讯员 应金鑫 龚献明)最近,在义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冯某是义乌市义亭镇一家工厂的负责人,因为伪造“七度空间”注册商标标识200余万个,被义乌法院判刑。前段时间,他向金华市中院提起上诉,这个案子现在还没开庭,但在半年之前,被侵权的福建恒安集团就拿到了18万元赔偿款。
侵权纠纷案的处理,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先刑后民”,也就是法院先确定侵权者的罪名,等刑事审判终结后,被侵权者再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如果按这个流程走,恒安集团起码要到2017年才能拿到赔偿。”义乌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人王亚萍说,流程时间长会损害知识产权拥有者维权的积极性,不利于知识产权保护。
恒安集团之所以能够这么快就拿到赔偿,要从义乌成立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这一创新做法说起。记者从省高院了解到,这是全国首批吸收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诉调对接第三方平台。
去年7月13日,义乌市成立了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这个中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义乌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地点就设在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
“义乌市的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和其他调解组织不同,它和法院的关系更密切,可以自己受理案件,如果调解成功,法院会给予司法确认;如果调解不成功,则进入诉讼程序。”义乌法院副院长王胜东说,诉调对接中心不收费,在法院立案前调解成功,当事人一分钱都不用出;普通调解,如果没经过司法确认,当事人可以反悔,但经过司法确认后,那就不能反悔了,当事人可以直接拿着调解书,到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因此维权成本很低。
诉调对接中心的调解员也经过精心挑选。中心负责人王瑞盈说,调解员是在知识产权业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或者从业5年以上、有丰富知识产权案件办理经验的律师,然后再根据工作经验、业务能力水平,分别聘为首席调解员、高级调解员和调解员。
据统计,义乌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试运行以来,到今年2月底,共接受法院委托调解案件375件,调解成功率达到49.3%。省高院民三庭负责人表示,省高院将在全省推广义乌的这一创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