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记者 黄宏 通讯员 贺磊) “一个月时间就解决,真不错。”近日,经过宁波市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的调解,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浙江办事处和宁波8家娱乐场所达成调解协议,并签订了音乐作品使用协议。而以往,这类著作权纠纷处理起来很麻烦。
近年来,宁波市专利申请、授权分别以年均超过45%和30%的速度增长。2015年,宁波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1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侵权纠纷出现了飙升态势。据统计,去年宁波市两级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收案2715件,较2014年增加48.7%;结案2656件,较2014年增长47.5%。
繁简分流,多元化解,宁波市探索成立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今年3月投入试运行。这一平台将覆盖和知识产权相关的单位,包括法院及知识产权、市场监督管理等10余家单位,承担诉调对接、快速维权、成果运用转化等一系列职能。
据统计,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查询到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量专利数据,建成58个行业专利特色库,目前已为宁波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定制了1600个中外企业专利特色库。
宁波市中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朱代红介绍,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中发现,企业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如何及时提醒企业申请专利、避免无意间发生侵权?有必要形成各方合力,及时给予企业预警和保护。这一平台,不仅通过诉调对接快速维权,而且提升了宁波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打破技术壁垒,预防侵权纠纷。通过对该平台的专利信息有效利用,能够减少企业侵权风险,目前可以帮助企业节省60%的研发时间、节约40%的成本支出。
“酒香还需勤吆喝”,宁波市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第三方平台有效破解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难题。据统计,目前这一平台汇聚了各类知识产权2000多项,已实现专利交易8笔、交易额200多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笔、贷款额近5000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404 Not Found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